听到这里老萧也脸如锅底,觉得有必要把话说那么难听啊,这难道不是应该的?妈的市井里的老百姓和帮派不都懂这个道理么?你不服气、你得有两百万骑兵啊。譬如帮派要强买强卖,你没几个狠人拿着刀站台,谁会便宜卖给你呢?
李夏慧听的心口闷的慌,这何尝不是父亲在忧心的问题。可你王雱得有两百万骑兵再说啊。
见萧慧要说话,王雱抬手打住道:“老萧相爷不满回应,先听我说完。”
又道:“都知道我说的是正理,这里我不想说辽国不对,就像草原上的狼群必然会盯着羊群一样,这是自然规律。要想狼群注意力转移,得找东西代替羊群,这道理我懂。于是我要求:释放藤原光子,不干涉大宋和日本贸易,与此同时高丽和大宋开展自由贸易。”
“这或许不关老萧相爷的事,但我知道您无法对辽国上下交差。于是宋国不会让你白忙活。也会许给你利益,作为老萧相爷您的成果带回辽国。”
听到这里老萧来了些兴趣,问道:“你打算用什么交换?”
王雱道:“我工业司开放对辽蒸汽机出口,此外我宋国承诺:三年内裁禁军二十万、厢军四十万!”
哐啷——
老萧手里的酒杯都拿掉了。从大魔王口里听到这样的条件真可谓很玄幻。
老萧猛舔嘴皮,这的确是一个天大诱惑,是自澶渊后从未有过的外交成果。当然前提是真能达成。
宋国简直是一管牙膏,每次逼他们一下就挤一点出来。前面几次,分别逼着宋国挤出了燧发枪出口,跟着是神武炮出口,再后来是机床。此番利用他们的内部困难、渤海局势,又逼出了蒸汽机,此点老萧不太意外。
但逼得宋国承诺大幅裁军,有没有卵用先不说,的确是自澶渊之盟后最大的政治资本。耶律洪基感冒还是不感冒不重要,这事件能让老萧在辽国,在宗室内部的政治名望达到巅峰。
“本相得承认条件很有吸引力,但空口无凭,你否能做到我持有怀疑态度?”萧慧迟疑着道。
王雱道:“天下事,自来也没有十拿九稳的,一个外交意向的诞生需要达成共识,然后双方为了自己的利益各自回去努力。出口蒸汽机我不愿意,至少现在我国内都不购卖,我是不想出口的,但我恰好需要渤海贸易环境来成就大名府,这是我的政绩。我也需要利用你老萧的名誉,倒逼我大宋朝廷进行军事改革。这是我的利益,我的交换。”
“大名府什么样老萧你不关心,渤海利益你不想丢失。但你需要拿到别人拿不到的蒸汽机去安抚上京,你需要做到别人做不到的裁军,成就你在辽国不可或缺的政治地位。于是你我若能取得这样共识,就是好开端。若无法在这个莺歌燕舞的酒楼里达成这些共识,渤海矛盾在一定时间内,必然不可转圜。”
听到这里萧慧迟疑很久,神色难明的道:“本相需要考虑一些时候。”
“告辞。”
王雱转身离开了酒宴……
自古以来的棒子尿性都不大靠谱,但接近于汉人的爱生产属性、足以让受到保护的他们、把开京发展到接近东京的程度。
到处灯红酒绿。
敬业的高丽海军犹如某个时期的英国强盗一样、正在源源不断的从渤海抢来白银,这是海军转职海盗。白银到手后再次海盗转职走私商,除了上缴爸爸国一些白银外,高丽水军也在用抢来的白银,从大宋登州港走私物资进入开京,进一步助推开京的繁华。
以李家为首的权贵集团盆满钵满,开京民众也跟着小受益,其乐融融。
这是因为他们能用非常低的代价,获得宋国的物资平抑开京的物价。这就是高丽民众的红利。
一派大好的形势、受到爸爸国所向无敌的铁骑保护,这兴许让高丽人忘记了“买单”这个简单概念。
这个等候期间,作为大宋特使王雱再次遭遇冷落。左右为难的李夏慧选择了紧抱辽国战神老萧的大腿,陪着老萧四处观花,夜夜笙歌,不登王雱的门第,对此王雱很绝望。
李夏慧的热情符合老萧的脾气,为此许给了高丽人更多的利益:包括默认高丽人从宋国走私物资的行为,以及警告女真人不许这个时期给高丽拖后腿。
大辽国北府参政萧慧的政策,在政治上属于节制宋国崛起。但说白了破绽也很大,他同时也等于出卖辽国的利益。
历史中的一些事么,怎么做都是对的。
老萧和李夏慧有交易,默认了高丽走私,实际也是损耗了辽国的霸权利益。因为明面上之所以不许高丽人和宋国贸易,是要通过辽国燕京中转,赚取差价。这才是“燕京华尔街们”的利益,但萧慧以节制宋国名誉,现在把这笔利益部分割让给了李夏慧。这个过程对于宋国是卖东西,对于高丽是买便宜东西。但是对于辽国是“他们在走私”,走私当然是为了避税。
就这点事。
对于大雱而言,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辽国外交、对冲萧慧政策的。可以利用王拱辰在辽国千丝万缕的人脉,可以利用萧慧和耶律洪基间的一些不对付,进行周旋。
但那个太漫长,大魔王作为简单粗暴的人可不是王拱辰,没那么多时间花费几年通过外交来解决这些问题。
于是至此,虽然萧慧没最终回应是否答应王雱条件,但基本上王雱已经清楚,这次外交算是失败了,应该不会有回应了。
不是说王雱开出来的条件没吸引力,而是萧慧不信任王雱真的能达成裁军政策。
这一进程中,藤原光子已经不在重要,没人去关心她是死是活。是否释放藤原光子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她成为了这个时间点的媒介和符号,释放她,其实不影响高丽继续在海上抢劫,但会被默认为高丽投降宋国的信号。也会成为大魔王和宋国“负责任讲义气”的信号,这对辽国战略不利。
兴许李夏慧做这样的决定时有她的无奈,释放了藤原光子就代表对大宋妥协,辽国就不会默认高丽从宋国走私,这样对开京利益的损失太大,还面有两百万铁骑、陆地接壤的霸权威压。
上述这些就是王雱的个人理解,具体是什么则不在重要,重要的是:在驿馆等候至三月中,老萧没来见面,只写信回应王雱不同意宋国条件。这是宋国和高丽的事,不关辽国的事。
虽然早就知道是这结果,但至此才算靴子落地,王雱正式死心,于是不在耽搁,甚至没通知高丽礼部,就开始启动回程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