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安卓VS苹果

每一套磨具生产线都不兼容,你的重新开磨、开生产线。

所以考虑到这些,要制造汽车奢侈品诈骗土豪,最好带上叶无双和曹集。绕开这两奸商就比较的麻烦。

于是汽车10标准就是三巨头联合制定,许浪山、叶无双、曹集他们三方的工业技术峰会就在北京召开。除了要讨论现有汽车的设计,还要考虑到往后汽车形态的发展,做到少走弯路,节约每一贯钱的投资效率。

之所以需要工业司参与,除了工业司有审批权外,汽车的设计当然绕不开内燃机厂的技术标准,譬如叶无双和曹集想要的汽车,一但不符合许浪山的内燃机后续形态,或者太难匹配,需要内燃机厂改路线,老许就要拍桌子。

这些都需要进行长久的谈判拉锯,王雱指示要慎重。因为一但开头了,就一定程度决定了大宋的机械化生态环境。就像后世的微软和英特尔两巨头联手制定的pc生态标准一样,一但开始前进深入,大的路线方向就很难改。

然而听说就在上周他们谈崩了。

许浪山觉得那两奸商脑回路有问题,她们的方案许浪山接受不了。于是许浪山扬言退出汽车10标准谈判,不再参与。妈的老许膨胀了,他真和后世的苹果公司一样高冷又固执,不承认叶无双她们的标准,打算搞自己的生态,且放话每一颗螺丝都和你们不同走着瞧。

与此同时老许也不蠢,不参与他们的标准搭建,却答应按照她们的要求提供汽油机。毕竟这是最高附加值的产业,还可以多积累一种设计思路。

既然许浪山放弃参与“安卓汽车”,所以传动系统的订单也就是曹集的了。

现在,许浪山就能想象出这两奸商的汽车是什么样,那叫全响牌,会质量低劣如同快散架似的,就和她们制造的劣质火车一样。

许浪山至今没弄明白,为什么那两奸商的东西卖得掉?且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老许觉得不是自己的错,是天下人不懂欣赏,不懂工业艺术。

客观的说就连王雱拿许浪山也没太好的办法,他的占有率不大但真有人买账,不论品牌名气还是质量,都是顶级,能卷走大部分的行业利润。

并且许浪山从来不接受客户的意见反馈,有客户说“这里不方便使用,你们得改一下”。许浪山一般回答“那是你不会用,学会正确使用我们的产品,就能让你显得与众不同”。

是的老许就是在这样的强1奸思维下,卷走了行业九成利润的。但凡他的粉丝都是真爱。

以上,就是近段时间围绕汽车圈钱展开的拉扯,简直惊天地泣鬼神。拖延到了现在,最终结论是各干各的,许浪山不和他们为伍,觉得那两奸商是劣质山寨的代名词,和他们在一起非常丢人。只卖内燃机给他们就可以。

于是就算汽车产业,许浪山仍旧决定走全封闭的自有生态路线。

客观的说,火车产业上老许被叶家和曹集联手秒了,持续下去一定会有一段低谷时期。但大雱认为汽车产业上,老许的思路兴许把那两奸商吊打,因为汽车暂时只会作为顶级权贵的奢侈品存在,而不会大面积铺开,那就是不计成本只追求质量和名气的产品,这两个点恰好是许浪山的光环。

于是可以预见,虽然占有率不会太大,但他仍旧会卷走汽车产业上的九成利润……

现在的大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机械狗,哪怕不是这个专业照样算。

老包在的时期所有政务甩给他,天晓得包相爷要在这里待多久呢?

为确保大工业计划顺利,现在王雱每天都带着穆桂英往返于工业园区和北京城间。

当时张方平想在城内拆迁把园区画在城内,不过王雱坚持要在城外。鉴于当时的工业园区主要投资人是工业局,王雱不参与就干不起来,老张只有妥协。

每日往返也有工业司的相关技术员跟随,观察测量路面,策划铺就工业区至码头、至城内的路。

否则现在虽然有路,但效率太低,尤其雨季到处是烂泥,让人不爽。

在以前烂泥路只是看着不爽,勉强是可以用的,但现在真不行了,现在的物资转运等等事宜,频次和量级已和以往的大宋完全不同。

以前大宋牛车,一车也就五百斤的物资,但现在依托新轴承设计的各种转运车,动辄一千五百斤,再走同样的烂泥路,不但把路碾压得越来越奇形怪状,也能在雨季时候陷进去无法行走,通货需求的庞大、造成了往返工业区的车太多,就经常发生拥堵。

加上水泥和碎石产业基本成熟,代价已经不算很高。又因焦炭和石油产业衍生出来的副业沥青。所以不说要在全国大举修路,但大名府重镇的这个工作势在必行。

在这种路面上行走有个问题是最好有轮胎,那就需要橡胶,大宋暂时还没这东西,需要等待从海外引进。

关于派舰队“下西洋”的计划已经有了,北京造船厂已在设计适合远洋航行的机械动力船。不过还有些后续事宜需要准备。

但也不是说橡胶真的不可替代。这世界有趣的在于,很多东西可以相互替代,并不是说地球少了某个东西某个人后就真的不转。

替代方案老早时候就有了,就是鱼胶。就如同老罗爹他们的炼金术一样,经过一定的添加和工艺处理,它能形成和橡胶近似的东西,性能略有不及,但那不是材料问题,而是工艺以及成本的取舍。

现在用于工业上的一些部件,譬如变数箱以及各种需要密封的抽水系统,就是用的抚宁县机械厂当初开发的鱼胶。不计划成本的话,要把它做到橡胶的性能是可以的。当时是一个车间,现在也分离出来专精研发了,叫西北胶质厂。

暂时来说成本很高,但基本能用,能替代。

只是说这东西相对不可控。若是最以前的大宋环境,要这样去提炼鱼胶成本会高到吓死人。但好处是,大雱早在八年前推动了饲料产业,如今真的有了相当规模,而饲料产业就算在后世也绕不开鱼粉应用,否则植物原料很难凑足几种特定的氨基酸。

由此,饲料产业推动出了职业化规模化的养鱼和捕鱼产业链。这就是现在工业司拥有鱼胶产业的土壤。

当然尽管这样成本还是较高,且产业线太长,输出不稳定,作为有和无时期的替代应急可以,但作为助推工业的产业则不行。最终仍旧要“下西洋”,去把需要的这些个火种带回大宋来。

也因为这样,大雱一直没推动和橡胶相关的产业:公路修建和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