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圣王之道

宋军吃了败仗,损失惨重,都埋怨宋襄公不听公子目夷的意见。宋襄公却教训道:“一个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战时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同时也不攻打头发已经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当作战时,并不靠关塞险阻取胜,寡人的宋国虽然就要灭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

这个典故鲍鸿印象深刻,时常为宋襄公的这种奇葩感叹。对于这种人,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好,哭笑不得啊!

实际上,在此之前。宋襄公还做过一件非常天真的事情。

宋襄公自做主张,没有经过齐国,楚国的同意就约定当年的秋天再次在盂地会合诸侯。

在到盂地前,公子目夷又劝他要带上军队,以防有变,楚国人是不讲信用的。

宋襄公却说:“是我自己提出来不带军队的,与楚人已约好,怎能不守信用呢?”于是,宋襄公不带军队赴会。

到了约定之日,楚、陈、蔡、许、曹、郑等六国之君都来了。楚国早埋伏好了军队。宋襄公和楚成王因为争当诸侯霸主而发生争议,楚成王突然命人抓住了宋襄公,把他带回楚国囚禁起来,想借以攻取宋国。直到同年冬季,诸侯在薄地会见时,在鲁僖公的调停下,襄公才被释放。

宋襄公被楚国释放后不知收敛,不听目夷的劝告,发动了宋楚泓之战。也就是鲍鸿知道的那个典故,战斗中,没有采取目夷的正确主张,终于招致失败,自己也受了致命伤,霸业成空。

通过这个典故,戏志才就是要告诉鲍鸿,你哪怕是仁义做到宋襄公这般,都是没有什么卵用的。最终还是要看拳头。

如果仁义有用,那陈、蔡、许、曹、郑等各国干嘛不支持你称霸?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拳头更能让人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