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七二章 【干政】

宋道 隔壁老黄哥 1209 字 9个月前

这太学生闹事干政,在大宋而言倒也算是常态,如当初就是这陈东领着太学生扳倒了大名鼎鼎是“十四贼”。

除此之外,太学生们敢于闹事的属性,也是从神宗朝开始给贯出来的。就是从宋神宗时扩大太学规模,行三舍制,太学生人数由数百激增至二千四百,也就使得太学生干政便有了基础。

而最早见于记载的太学生闹事案,便是大臣苏颂的儿子太学生苏嘉借策问之机抨击新法,此事引起王安石的极大不安。而到了原本历史上的靖康年间,太学生干政之风更是越演越烈,几乎差点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政治形态。

说起来,也是在原本历史中,恰逢金军围城,对于如何解围当时几位宰相的意见不一,宋钦宗不能裁决,便对李纲说:“卿第出治兵,此事当徐议之。”(《宋史》·卷三百五十八·列传一百一十七·李纲上)

等过了十天,各地救援东京的宋军陆续到了城外,共有二十万人。东京守军士气振奋。围城的金兵只有六万。完颜宗望一看形势不妙,赶快把人马后撤,龟缩在堡垒里。

援军大将种师道、姚平仲都支持李纲的抗战主张,而种师道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将,主张长期相持,等敌人粮草接济不上被迫退兵的时候,再找机会反击;但是姚平仲心急,主张派一支人马乘黑夜偷袭金营,活捉宗望。

但是这个偷袭计谋不小心被泄露了出去,金军得到情报,事先作了准备。二月初一,姚平仲发动了偷袭,反而中了金军伏击,损失了一千多人马。姚平仲不敢担当罪名,逃走了。

这一来,一批投降派大臣就幸灾乐祸,大肆造谣,说援军已经全军覆没,还攻击李纲闯了大祸。宋钦宗听信投降派的话,惊慌失措,一面派使者到金营赔礼,一面把李纲、种师道撤职。

而当时还身为太学生的陈东虽然与李纲素不相识,但是李纲坚决抗战的行动使他十分钦佩。

听说朝廷要解除李纲的职务,并妥协投降,陈东非常愤怒,便于二月初五那天带领了几百名太学生,拥到皇宫的宣德门外,上书请愿,要求朝廷恢复李纲、种师道的原职,惩办李邦彦、白时中等奸贼。

书曰:“在廷之臣,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所谓社稷之臣也。其庸缪不才、忌疾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棁之徒是也,所谓社稷之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