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实验基地

大楚怀王 腊月青梅子 2356 字 9个月前

同时,这两道政令作用,还不仅如此简单。

更重要的目的,还是可以从封君哪里吸收人口,将哪里的百姓,由贵族的私产,变成国家的平民。

只要百姓从贵族哪里逃亡,然后一盗贼的身份向各县投诚,接着开垦一片田地,两年后便可成为国家的良民,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不再任由贵族予杀予夺。

熊槐相信,若是这两道法令在楚国公布出来,应该有许多百姓背弃贵族,然后再次投靠国家。

毕竟,没有任何出路,类似于奴隶的附庸,远远比不上拥有种种权力的平民。

垦荒与招安,二者相辅相成,即可以阻止百姓继续流向封君哪里,成为封君的私产。又可以从封君哪里吸收百姓。

这一增一减,可以预见,这两道法令实施之后,国家的实力会越来越强,而封君的实力则会越来越弱。

再加上派驻令尹的法令,相互配合之下,用不了多少年,封君手中的权力将会转移到令尹手中。

那时,封君对国家的危害,则大为减少。

想着,熊槐情不自禁的点了点头。

接着,熊槐又想起封君们也不傻,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手中的权力一天一天的萎缩。

或许,一旦这两道法令正式颁布之后,封君中的有识之士,便会串联众人,然后群起反抗。

想着,便迟疑道:“贤卿,这两道法令虽好,但是,目前各地封君的实力依旧强大,而且各县的权力依旧还掌握在县尹手中,此时公布这两道法令,寡人担心政令还未出郢都,就已经成为了一纸空文。”

屈原点头道:“大王,臣正是也有此疑虑,故而才请大王在在汉北免税两年,明面上是心念百姓,不忍百姓流离失所,而安置百姓,然实则却是在汉北诸地推行垦荒与招安两法。”

说到这,屈原拱手道:“大王,如今汉北诸君的封地已经全都收回国有,此时便可在汉北设县立郡,将汉北诸地全都收回国有。三月之后,各地推荐的人才抵达郢都。到时,便可择其优着安排在汉北,未来两年内,便可在汉北验证垦荒招安两法,以除弊兴利。

待汉北之法成熟后,三年,或者五年后,汉北的官吏已经通晓变法之事,可以排外他处主持变法。而且,那时,各县属吏深入地方。并且各地封君的令尹,肯定已经在封君的封地内站稳脚跟,其中,各地令尹已经或多或少从封君哪里获取一部分权力,封君的实力已经被削弱,被令尹所制衡。

那时,便可在全国推广汉北之法,并正式在全国公布垦荒招安之法,在全国范围内与封君争夺人口。”

接着,屈原笑了笑,眼睛露出期待之色:“如此,十几年后,待封君实力削弱道一定程度,便可以正式承认私有土地,化王田为私田,并对全国所有的田地征税,无论贵贱。

如此,二十年后,国家必然殷富,再也无需为钱粮之事担忧。”

“十几年,二十年!”熊槐闻言沉默了一下。

二十年太长,他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活二十年。

只是,熊槐也知道,这种事情急不来,毕竟无论是魏国,还是秦国,从变法开始,到变法成果展现,全都用了数十年的时间。

变法,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

而且···

熊槐看了看眼前的屈原,虽然他自己年龄不小了,但是屈原的年纪并不大,眼下才三十多岁,不到四十。

就算自己看不到那一天,但屈原他肯定还可以。

想着,熊槐笑了笑:“好,就按贤卿所说的去做,寡人会全力支持贤卿。”

说着,熊槐皱了皱眉:“只是,贤卿,在汉北先行此法,需要一个精通变法的大贤坐镇汉北才是!”

说到这,熊槐看着屈原道:“贤卿离都数年,好不容易才再次返回郢都,岂能再次离去。而且,变法一事繁杂,朝中更需要贤卿主持大局。

故,不知贤卿以为,何人可在汉北主持大局?”

屈原对此早有准备,立即应道:“大王,臣在襄阳之时,曾遇到一位大贤,臣见其博学多才,便拜其为师,向他日夜请教,所获良多。这数年来,襄阳城从无到有,先生全都参与其中,对垦荒招安之事,可谓十分精通。而臣离开襄阳之时,更是将襄阳大小之事全都托付于先生。

故,臣深感其贤,特向大王推荐。”

“哦!”熊槐一听,立即来了兴趣,连忙问道:“不知贤卿的所说的大贤乃是何人?”

屈原拜道:“大王,先生乃是齐国大贤接子。”

“齐国接子!”熊槐微微一愣,然后脑海中冒出一个人来:“可是昔日齐国稷下学宫的稷下先生接子?”

“正是先生!”屈原点头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