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议

大楚怀王 腊月青梅子 2310 字 9个月前

薛城外楚营中。

熊槐把身边的三个重臣全都召集过来,将公孙衍传来的消息告诉诸臣后,开口道:“诸卿,魏国得到秦国的支持,不久前正式拜田文为相,并且,齐魏两国互换人质,齐国同意以翟强为滕相。眼下的局势,寡人甚是忧虑,不知诸卿何以教我。”

群臣闻言俱是一惊,秦齐魏三国有联合的趋势,这种局面对楚国很不利。

秦齐魏三国,从大海之滨的齐国,一直延续到西陲之地的秦国,全都与楚国接壤,一旦发生冲突,楚国这延绵上千里的战线,肯定会陷入多面作战,这是楚国所不愿意看到的。

在场的诸臣中,景翠地位最高,故而景翠率先开口道:“大王,如今魏国已经倒向齐国,我们继续留在薛地,已经不能取得更多的战果。不仅如此,而且薛地离本土太远,消耗巨大,继续留在此处,弊大于利。

所以,臣以为大王应该返回郢都,调用整个楚国的力量,以应对来自三国的挑战。”

陈轸赞同道:“大王,柱国所言极是,面对三国联合,我们不能继续留在薛城,理应尽快从薛城脱身,重新对天下进行布局。”

熊槐点了点头。

楚国的主要力量在郢都,现在楚王发布命令,还需要从薛城传到郢都,再从郢都发布出去,太耽搁时间了。

而且,熊槐与令尹景鲤他们相距太远,仅仅用书信沟通,难免会让景鲤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楚王的意思。

只是,一想到齐魏两国肆无忌惮的行动,熊槐又摇了摇头,不是他不想回去,其实他早就想回去了,但是,若是此时退走,无疑会助长魏国的嚣张气焰,让魏国以为楚国怕了,从而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赵王一怔,他不过发了一阵感慨,竟然引发肥义请辞,于是,急忙开口道:“相国这是何意,寡人并非由怪罪先生的意思。这几年来,相国因为变法的缘故,不仅需要操劳国事,推行变法,还需时刻防备宗室勋贵射出的暗箭,哪里顾得上对外的事情。

再说,赵国的兵事一直有寡人亲自负责,又算有错,也怪不到先生头,只是一时被利益蒙蔽,这才昏了头脑罢了。”

肥义拱手下拜道:“大王,辞去相国之位,这是臣深思熟虑的。”

赵王一惊,急忙从王位上走下来,扶起肥义,目中含泪,情深意切道:“先生受先王之托,在寡人年幼之时便开始辅佐寡人,至今快二十年了。若是寡人因为这等小事,而让先生辞去相位,寡人岂这般忘恩负义之人!”

肥义摇了摇头道:“大王,臣担任相国是为了赵国,如今辞去相位同样也是为了赵国。自从变法以来,虽然大王刻意笼络宗室勋贵,但是他们还是日渐与大王离心,以致形成对大王行事造成掣肘。

如今面对秦国的的进攻尚且如此,那么未来大王攻略中山之时,来自内部的掣肘那不就是更加严重吗?”

见赵王若有所思,肥义再拜道:“大王,变法数年,如今百姓与官吏已经不再抵触,胡服骑射的改革基本已成,只需缓步推进即可。现在这个时候,臣与其继续呆在相国的位置上,让宗室勋贵不痛快,还不如让一个赵国宗室担任相国,以团结赵国上下。”

“这···”赵王略有迟疑。

肥义再道:“大王,中山国并非小国,赵国想要吞下中山,还需全力以赴才行。”

赵王闻言沉默许久,这才点了点头。

良久,赵王才开口道:“相国,如今寡人想从上郡脱身,与秦国讲和。另外,在齐国接连被削弱的情况下,寡人现在倒是越发的忌惮起魏国与楚国来,寡人担心魏国自持其强,会在赵国全力攻打中山国之际,出兵干涉,且为之奈何。”

肥义开口道:“如今我们与秦国在上郡龌龊不断,交好秦国的事情,还需一个契机。至于魏国,眼下就是机会。魏国因为秦国之故,贸然插手齐楚之战,并且与齐国越走越近,引起楚国的忌惮,这就是削弱魏国的机会。

对于魏国的事情臣以为不必担心,真正令臣担心是楚国,楚国战胜齐国,士气正盛。而且楚国还控制这上郡的那支联军,若是楚国不快,那将是对我们赵国的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