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矛盾激化

华姝 若相姒 1580 字 10个月前

可事实证明,在内阁的某种制约下,这似乎变得恼火了几分。

从前建恒帝想要在宫中多建几处道观,以表自己对道教的一片诚心,却被首辅张怀宗以国库不足为由婉拒,且在张怀宗眼中,此等事为皇帝的私事,并非国事,即便修建,也当建恒帝动用自己宫中的私库。(注:就是皇帝的私房钱。)

后来建恒帝觉得自己的天子道袍皆陈旧了,想要命苏州织造局多送些御贡的上好绸缎,做上十来身新衣,却又被张怀宗以绸缎供需紧张,婉言请求皇帝缩减一些,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皇帝又如何会怒然驳斥,毁了自己勤俭爱民的圣名,只得眼睁睁看着十来身的新衣缩减成了两三身。

此类种种的事情,自张怀宗奠定稳了身为首辅的基底,让皇帝不得不听劝谏之时便开始,一直延续到今。

而事情最坏的不只是此,更在于这矛盾的双方皆未看到自己的不妥,建恒帝认为自己已是仁义之君,不沉迷后宫女色,也并不贪财享乐,只不过劳累于政务后难免想要放松一刻,修修道,听听经罢了,相比于大兴土木,修建几座道观,又算得什么。

而这一切在张怀宗面前,便是当谏之事,修了一座道观,便会再想修十座,做了十身新衣,便想再做二十身,这本是人贪图享受的本性。然而大兴一直以来处于内忧外患之间,北有鞑靼,南有倭寇,国内因为天灾人祸,更是偶有叛乱。

如此时候,无论是作为皇宫还是内阁,或是朝臣百官,都当紧衣缩食,只要保证俸禄能按期发放,没有生活的后顾之忧,便该足够了。

正因为基于这样的矛盾,皇帝旁人自然是不敢劝的,量谁也没有胆子会到皇帝面前说你要节俭两个字来,如此之下,无论是与张怀宗相交的好友,或是其门下的弟子皆会对其劝慰,让他于这些事情上偶有放松些。

然而这二十年来,张怀宗始终坚定不移,旁人觉得这是固执,顾正德却是知道,这是信念。

当一个人为了毕生的信念,即便平日里再圆滑之人,都会为此而矢志不渝。

可也正因为这样的信念,建恒帝与张怀宗这位首辅渐渐背道而驰,在这其间,严惟章却充当了另一个角色,在建恒帝眼中,严惟章算是最为贴心,最为听话的人。

他想要修道观,严惟章认为这是敬仰天意,他想要做新衣,严惟章更是道他平日太过清俭,偶尔多做几身新衣,并没有什么不可。

因而在张怀宗越发失宠之时,严惟章却是渐渐得了帝心,也渐渐的走向了决策的最高点。

此消彼长,这是内阁一直以来的道理。如同二人推磨,你后退之时,便是我前倾之日。

“陛下已经准了我的辞呈,月尾之时,我便要返回老家了,好在,如今内阁的局面稳定,朝局便也能稳定了。”

张怀宗的声音打断了顾正德的思绪,偏过头时,顾正德正对上张怀宗投过来的目光,而在这目光中,他看到了眼前这位首辅对他的期冀与诚恳。

“现在我已引了谭吾贞,李庸入阁,这二人之中,谭吾贞是能人,你们二人当有可谈之语。”(注:谭吾贞曾在国子监就读,张怀宗任国子监祭酒时,是张怀宗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