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7章 轰动一时的游记

比如南华人制熏肉是将肥瘦适度的猪肉和猪下水,加砂仁、干姜、丁香、肉蔻、肉桂等九味芳香中药材先行卤煮,熟后再行熏制;大饼系用煮肉的汤油调酥,烙制成外酥里软的大饼,食时,熏肉佐大饼特别味美。

一看就知道是好肉,相比于欧洲人的肉食,南华人舍得放香料就压倒了欧洲人的制肉,当欧洲贵族看过《南华游记》所写的熏肉,对比于自家制肉时用的香料是比不上中国人放得多,放得足,只觉得自家制肉索然无味!

埃里克森还特别爱吃驴肉火烧,觉得这是“天堂的美食!”

《南华游记》记载的食物种类过千种,不乏有完善制作过程的描写,后人在研究《南华游记》时认为这不仅仅是本游记,还是本食谱。

数年后,一些中国驻欧洲的使节回国述职,说到一个中国人的名声在欧洲当中是如雷灌耳,甚至名声还在南华帝国皇帝颜常武之上。

这个人就是南华帝国的楚国公兼资政陈衷纪,他的题辞在欧洲出了名:“人生在世,就是吃喝两事,不会吃的民族,没有发展前途!”

欧洲人恍然大悟,正因为中国人这么能吃,什么都敢吃,号称天上飞的除了风筝、水里游的除了船、四条腿的除了板凳之外,他们全都敢吃(其实这是红毛番对中国人的误解,他们把中国人都当成了无所不吃的广东人!)所以中国人才会打遍天下无敌手!

因此在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美食热潮,中国美食以惊人的速度风靡了全欧洲,中国人惊讶地发现有一种商品一下子畅销起来:筷子!

筷子是中国的伙食工具,其最早进入欧洲王室的是法王路易十四,他使筷子的能耐首屈一指,能够用筷子夹玻璃珠!

及格!

路易十四于公元1638年出生,现在不到三十岁,正是接受新鲜事物的好年纪,他原本就使用了筷子夹食,当《南华游记》传到欧洲时,他就成为了中华美食的铁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