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3章 憋屈的包头佬

双方接连激战了10个昼夜,东南军的每次进攻都被打退了,而包头佬则付出的是数倍于中国人的伤亡代价,且又遇到了包抄,只得把日益稀少的部队再后撤几里,重组防御。

一路上都是尸体,包头佬损失惨重。

由于都是败退,伤兵无法被收治,东南军只顾补刀,也不浪费医药去救治,所谓的仁义其实就是放狗p,这样包头佬的老兵日缺,派上用场的新兵都是老弱病残。

包头佬的兵源吃紧,以前一些退役的残废军人,也被重征入伍,干不了一线步兵,那就当军官,或者干后勤。

前线不落好,奥斯曼的民众也随即受苦,大股大股的难民向着东南军进军的反方向溃逃。那是些市民、农民和山民,有穷的,也有富的,受伤的拄着拐仗,濒死的躺在担架上,被人搬运着,是好运的,不好运的,已经死在了路上。

还有大肚子妇女,白发萧萧的老人,走不稳的孩子,他们或坐车或骑马或步行,连同那些堆满箱柜和家用什物的马车和大车,使狭窄的道路拥挤不堪。这些难民在军队前面前方行进,有时还离军队很近,都听得到枪炮声。

他们在沿途城镇不断地停留,每停一次都希望听到异教徒已被击退的消息,以便回到自己家里去,可是在这条阳光、酷热与灰尘的大路上却不见有谁退回的踪影,包头佬所过之处都是些空无人烟的大厦,被遗弃的农场,门户洞开的孤独小屋,庄稼也被遗弃在炽热的田地里无人照管了。

奥斯曼帝国严重缺粮,但在一些已经走光了人的偏僻地方,则是麦穗沉甸甸地弯着腰,果实压枝头。

包头佬打得非常艰苦,以人命去换取东南军的速度,逼迫东南军放慢速度,稳扎稳打。

东南军能够加快速度,付出的代价也是人命。

颜常武的选择是顶可花多点时间与军费,也要减少战士们的伤亡,将“你能派子弹去的地方不要派人去”,但这么做带给的是包头佬难熬的经历,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军人们在东南军的打击下死去,东南军就象一条恶蟒般把包头佬缠死!

失去战友,失掉土地,亲人们的殷切希望变成失望,让包头佬浑不是滋味。

现在包头佬的主将是康斯坦丁帕夏,他不与东南军大军决战,而是层层防御,节节阻挡的战术,损兵折将却没有令人振奋的战果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