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哥萨克打出了真火,牺牲不要紧,关键是要让敌人也流血丧命。
他们抱着一个信念,只要近身,那就让那些异教徒知道我们哥萨克的厉害!
然而咫尺天涯,明军开始第二轮的线膛枪射击,当枪声稀落时,明军拿起了第二把武器滑膛枪,普通士兵用滑膛长火枪,军官普遍带火铳和喷子,无论是谁都在准备着。
双火枪装备自然是贵的,但明军火枪传承实际上来源于南边东南国的东南舰队,想想是谁当老大,他除了更大、更硬和更粗之外,还有更多,军舰上带多军火不成问题,以后多装备就扩散到陆军。
火枪很笨重,部队在机动时,基本上携带的是武器弹药、护甲、急救包、水和少许食物,其余的东西都不许带,而背多一把火枪,那是件很要命的事情。
好在不用机动,明军依托有城,城里有仓库,战斗前把屯积的军火都给孩子们装备上罢。
每人平均三枝枪,这回真的要变成了李哪吒三头六臂了。
好些士兵准备了背了五六把枪,拿了个枪架放着,装好弹药,打一支换一支,有空就装弹。
这下好了,哥萨克亡命冲来时,明军步兵滑膛枪开火、装甲掷弹兵投掷大炸弹、还有火药筒子就是那种小型的霰弹炮开火。
火器成排爆响,烟雾弥漫!
明军以五百人为一个方阵,每个方阵后面有政治军官、军法官、参谋军官、医护兵、传令兵等,前方打得如火如荼,他们相对悠闲,有的甚至在抽烟、吃糖和喝茶。
再有集结了不少的掷弹兵,他们身边有点燃的火盆,一筐筐地摆着小炸弹,点燃后不断地甩出去。
小炸弹分两种,一斤重和二斤重,黑火药+铁钉钢珠,外用锡纸或者实际上是大号鞭炮,炸敌只伤不死,可是明军照用不误。
助长我军威风,加强我军杀伤力,拢乱敌心,受伤后的伤员有机率伤口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