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明人,说我们鞑靼人是蛮夷、化外之民、鞑子、蛮子、骚奴,但我们就算是死,也要让世人知道,有鞑靼人不屈的盛京,而不是前明不抵抗的北京!
这正是颜常武真正担心的:要是鞑靼人绝不投降,历史书上会记下他们浓重的一笔,让前明、崇祯皇帝被人深深地嘲笑,成为汉人王朝的耻辱!
问题是,我们也是大明的子民哦!
颜常武不想让鞑靼人历史留名,这会破坏我们大明乃至汉人的光辉形象。
不怕差,就怕比。
奇葩的大明皇帝、号称饱读圣贤书口口声声讲忠君爱国仁义道德特的罪该万死的东林党、贪生怕死又无奈的军队,连鞑靼人都不如,他们丢脸,搞得劳资也没面子。
要是鞑靼人在盛京投降,得,最好不过,把水搅混了,那就是比烂了,大哥莫笑二哥的。
硕塞拒绝了甘辉的好意!
甘辉暗叹一口气,尽最大的努力,威胁道:“你若不降,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不用多说废话,你们想来就来,我们奉陪到底!”硕塞豪迈地道。
甘辉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不伤及无辜百姓,不杀俘虏,乃将帅美德!”
“你们城里有大量的辽民,你们说是你们的百姓,其实他们是汉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甘辉说道:“如若允许,甘某在此请王爷大恩大德,放他们出城,给他们一条生路。”
硕塞沉吟不决,屯齐在旁边道:“万万不可,若放他们出城,则是削弱了我军防御力量,减少他们的伤亡,这是他们一石二鸟之计!”
他望着城下不远的甘辉,狠声道:“王爷不必与他们多说废话,即以弓箭射杀之!若能杀掉他,其军必乱!”
“不!”硕塞摆手不同意屯齐的意见,对城下道:“行,本王可以放愿意出城的民众出城!”
“太好了,甘某感激不尽!”甘辉欣然,语带双关地道:“辽民出城,即为大明子民!”
“明天就放他们出城!”硕塞说道。
“谢了!走!”甘辉率队撤退,当天明军没作攻城。
城头上的鞑靼人,悲愤交战地看着城下那些举着人头示众的明军。
明军把鞑靼人重要人物的人头砍下来,插在木杆上,在城下耀武扬威。
城外鞑靼骑兵向明军发动的进攻以失败告终,满达海、瓦克达和希尔根等尽皆战死,无一人投降,无一人逃跑。
悲壮!英勇!
死者双腿一挺休矣,但生者面临的苦恼则更大。
外有强敌,已无援兵!
为之奈何?!
刚才的战斗他们看在眼里,但无法出兵,明军步兵发动攻城战,牵制了城内守军。
同时蒙古骑兵和明军骑兵一部也严阵以待,鞑靼人若贸然出动骑兵,只怕有去无回。
城外明军举着人头,大声招降:“你们已经没有援兵了,快快投降吧!”
“大明前军大都督甘辉甘大人有请清国硕塞王爷对话!”一名明军军官策马上前,向盛京城头高呼道。
不一会儿,城上的硕塞和城下的甘辉相隔不到三十米进行高峰对话。
甘辉非常大胆近城,当然他也做好准备,他后面是密密麻麻的盾牌兵,而且土山上的霰弹炮备弹待发。
“硕塞王爷,你好!”甘辉客气道。
“甘大都督,你好!”硕塞能说汉话,直接用汉话,他戴着一只眼罩,成了独眼龙。
“你们打得很顽强,值得我们钦佩!”甘辉说道。
“但是,你们也看到了,你们的援兵已经完了,你们再无援兵!”甘辉大声道:“之前,你们的朝廷在北京被我军消灭,在关内的军队也全军覆灭,你们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们认为,可以给你们一条生路!”
城上鸦雀无声,听那个大明高官来高谈阔论道:“我军出关之前,我已经得到我们领袖的三点指示,在合适的时候,可以赦免你们!”
“一、曾说过入八分者皆不赦死罪,余众可赦死罪,现在可以说,所有的人,无论什么出身,皆赦死罪,流放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