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霰弹!
一发炮弹就有几百颗子弹散开,可以封锁几十米的正面,炸倒一片接一片的明人,他们倒在血泊中,惨呼着,挣扎着,情景无比凄惨!
城上的小战士们不忍卒睹,但军官们无动于衷。
慈不掌兵,要怪,就怪大明朝廷不给力、也怪那些人自己为什么不早跑点呢!
当那些明人再上前的时候,枪声大作,火枪开枪,射杀近城者。
城里生产的是旧式枪炮,守城士兵们用的却是东南府制的燧发枪,精度高,射速快,他们在军官的驱使下,向着自己的同胞射去了准确的子弹!
一个接一个明人栽倒在地上,铅弹打得他们惨叫声和哭声惊天动地一般!
东南府制铅弹被部族土著称为“魔鬼弹”,如今用在自己的同胞身上,悲剧,无奈!
观战的多尔衮脸沉如水,他发现这一批五千多明人冲过去填沟壑,效果并不理想,几乎被打倒在地,护城河却还是波光闪动照样掩死人。
他一挥手,清军齐拨刀,干净利落地将逃回来的二百余个明人,尽皆砍死在地上!
然后再驱使又一批五千明人,继续去填沟壑!
看到前面成片血淋淋的死尸,吓得那些明人哭号着,被清军鞭打着,甚至直接砍死了事,踉跄担土前行,当进入射程时,明军的枪炮毫不动摇地开火!
死了也是白死!
城头上三位东南军参谋李云才、许京军、陈进行一起摇头,悲愤无比,这样的事情,搁在东南府绝对不会发生。
东南府参谋制度订得详尽,规定了各种应对措施。
一旦强敌入侵,必定坚壁清野,一颗粮食都不会留给敌人,一个活人都不会让给敌人。
民众绝对被武装起来,东南府规定得很清楚,遇敌必战!
这个要求不仅针对军人,所有的民众也有份,遇上敌人,迎接他们的是有火枪!
火枪的训练从小抓起,男的学,女的也学!
女的就算不打火枪都好,也要学会装填火枪。
不会出现白死的现象,每一个东南府的人命,敌人都必定要用更多的人命去换。
可惜城下的明人了!
城头上火药气味浓郁,士兵们动作沉着,虽然他们心中不忍,但他们更清楚要是让鞑子达到目的,那他们自己可能会死。
没办法,打吧!
多尔衮的脸越来越黑,他发现第二批冲上前的明人去填沟壑的效果同样不明显。
对待远敌,使用弓箭与火枪是不同的范畴,拉弓十次,手就软了,二十次就拉不动了。
而火枪是装填,扣动板机射击,准头难受影响,很是轻松,因此火力与精度始终不减。
上万的炮灰消耗掉,一时间凑不齐更多的,无奈之下,多尔衮暂时休兵,成为头一回进攻当天毫无收获的清军,招致天津守军的阵阵嘲笑声,让清军上上下下浑不是滋味。
多尔衮也算是沉得住气,一连三天不攻,自周边抢掠人口,收集攻城器械,力图准备充足。
而城上东南军参谋们则在惋惜,要是东南军的话,敌人不来,那我军出动!
组成枪阵,杀出城外,力挫敌军!
东南军敢战,敢战的明军已经寥寥无几,天津守军算是不错了,但依旧不敢出城作战。
多尔衮再次进攻,除了驱使民众去填沟壑,他动用了他们的大炮!
这一次进入明国北方,清军带了三十门大炮,由民众打马赶牛拖着千斤的大炮,翻山越岭,辛辛苦苦地运到了天津城下。
如此笨重兵器能够顺利进入明国内地,它们是极好的目标,却畅通无阻,可见明军的软弱到了什么地步!
炮声轰隆,一颗颗炮弹呼啸而来,重重地击在了天津城墙上,城墙颤动,灰尘掉落。
天津城屹立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