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节 孙承宗的教诲

秦士奇轻轻地道:“这就是与中央保持一致的重要性了!理解不理解,都应执行。”

孙承宗点头道:“不错!”

他双眉一扬:“我东南府中央决策,亦不可说样样说都是对的,但迄今为止,我东南府还是干得不错,做到了几乎人人都满意,军队待遇高,不断打胜仗,商人有信心,肯投资,百姓有余钱,今台湾虽走卒挑夫亦穿丝绸,港口停满游艇,可见政策是成功的!”

“然则,我朝税收达二成,为什么民间却能承受?”孙承宗考三位进士道。

“道理很简单。”秦士奇不假思索地道:“外面来的银子多!”

孙承宗抚掌大笑:“看来公庸对于财政了解不少啊!”

他冷笑道:“为人切忌一个‘贪’字,如今我们东南府控制对外贸易,一年有上千万两白银,如此多钱,如若纳税,明朝岂会没钱。”

评价为:“东林党众正盈朝,行事却一地鸡毛!”

……

孙承宗谈得非常高兴,见日近中天,就留他们下来吃饭。

菜式简单,乃苦瓜猪骨汤,炒河虾、炒土豆丝、炒南瓜苗,另外加了个硬菜,临时去街上买了一挂叉烧,这是粤菜,但东南府包融,什么都吃,孙承宗有点得意地道:“苦瓜、土豆和南瓜都是这里摘的!”

自然引起三人的恭维,不过孙承宗说道:“自给自足的经济也有问题哪!哎,不说这么多,先吃饭!”

三位进士也算见识了东南府大员家里的伙食,不咋地,还吃得干干净净,好在他们三个平时生活也不怎么样,否则真不习惯!

孙承宗人老成精,告诉他们道:“现在官员除了军队之外,统统伙食自理,政府支出审核严厉,大家各吃各的,至于接受贿赂的话,一旦被抓,追究责任之外,打入另籍,其人后代子孙三代不得参军从政!”

三位进士不禁骇然!

也就是在这种状况下,秦士奇、罗奕儒、孟名世三位进士同年,相约投奔东南府。

罗奕儒、孟名世的经历与秦士奇差不多,仕途不甚得意,皆在南京闲居,他们得知消息,长吁短叹,思索对策。

如果没有东南府这个变数,那么他们只能随波逐流,将来北虏席卷中国时身不由己。

但他们在南京,知道东南府,知道东南府大力招募人手,高中低端皆要,如大明进士阶层,到达东南府,经过学习,即可授县长。

如此可展平生所长也!

近年来,东南府加大了对明朝的吸引力,尤其青睐进士、举人等读书人阶层,吸收他们加入东南府文官系统。

就这样,三人来到了高雄。

中国是个人情的社会,前大明高官孙承宗在此坐堂,当然得拜会他,以图进阶之路。

孙承宗很高兴啊,进士来投奔,而且是越来越多的进士来投奔,足证吾道不孤也!

今年以来,包括现在的三个进士,一年内有八个大明进士投奔了东南府!

他们是大明的既得利益者,连他们都跑路了,可见大明朝已经是风雨飘零,四面楚歌了!

巨风大浪袭击海上船只,聪明人首先逃跑!

孙承宗给新到的三个进士贴士了:

“领袖用人,重在志同道合,认同其理念,方可在一起!”孙承宗开门见山说道。

“领袖所在,即为中央,各级的行省、市、县、乡行政,必须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存在有谁能够脱离中央,自行一套的情况,更不可!切记,切记!”他严厉地道。

“中央做出长中短期计划,长期计划为十年或者十年以上,中期计划为五年,短期计划为一年,按计划施政,不可偏离。”

“即‘发展才是硬道理’、‘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法治第一’、‘注意发展计划、实现计划’、‘考核各项指标,经济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