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节 大开发时期

金属冶炼兴旺起来,人们冶炼锡,用来建筑锡壶、锡烛台、锡制的器皿等,并且敲制锡箔,用来包装香料和糖果,以防受潮,再有制作青铜,锡与铜的比例为3:7。

爪哇城不断地向开扩展,兴建新的码头以停靠日益增多的船只,同时爪哇造船集团出现,共有八方势力,包括颜常武的资金也投入了造船集团里,他不占控股地位,这是他仁厚之处-----有财大家一起发!

生产小船、单桅船、双桅船,三桅船,最大的一个造船厂,将在一年后启用,准备用来建造更大的战列舰!

……

到达东南亚的华人几乎都发财了,军队出动多,补贴高,收入就多。私人则通过开发资源,赚取第一桶金,从事种植业、林业、生产糖烟酒、开发矿藏、造船、基建等等,普遍生意兴旺,财源丰厚。

东南执政府则重点做好基建,开发土地、修建道路、港口等,还有一项重要工程那就是卫生检疫,重点防蚊。

金鸡纳霜树种植园启动,提取出有效成份医治患了疟疾的人,挽救了不少生命。

修建医院防治疾病,加上地方官府严密控制疾病传播,官府投入了大量的金钱;

注意卫生、清除积水,消灭蚊子的滋生地;

在居民区种植大量的防蚊植物,以驱除蚊子;

呆在建筑物里时使用蚊帐、纱窗防蚊。

出外时注意衣着严密,在果露的皮肤上涂抹驱蚊药水;

城市水泥硬化,建好下水道,压制蚊子滋生。

……

一座座新兴的城市按照成功的经验进行了蚊子防治,在不懈的努力下,蚊子难挡东南府开发车轮滚滚而前,事实上,在东南府进入东南亚之后,热带疾病的防治被东南府列为对付土著、白种人之外的头等大事来紧抓不放,最终难以肆虐,一直被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关键还在于华人的服从性,他们信任他们的领袖,几乎都按照官府的条文规范自己的生活习惯,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华人群体中极少爆发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因为华人普遍喝开水、他们相当讲卫生,吃东西要洗手,东西烧熟来吃等等,这种文明的卫生行为,在之前的大陆是很少见到,都是他们领袖的指示下,所有华人们照办,小孩子从小就被大人教起,使得华人能够初到恶劣的环境中保存了自己的实力,从而改变环境!

结婚后,新人返回爪哇安家,从此在那里开枝散叶,丘逢吉继续干他的工程兵,而杨文琪则加入总督府里从事卫生防疫工作,主要是防治蚊子!

两人度过蜜月,丘逢吉得老婆教导道:“要积极努力地工作,但也要劳逸结合!”

“记住了,你只要有命在,你会成为将军的!”老婆耳提面命地道。

“小的收到!”丘逢吉连连点头道。

他归队,得到了新的一个工兵营,工程第十营,他任营长!

他就率领他的部队,开始了紧张的修理地球大业。

丘逢吉始终认真积极,工作时奋不顾身,回家休息时更是努力,工作与家庭双丰收,军衔不断提升,最终成为中将,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杨文琪被他弄了个六年四崽,成为“英雄母亲”,享受东南府的津贴。

画面定格,夫妇俩左右手各抱一孩,满面笑容,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

丘逢吉是华人开发东南亚大时代中的一个幸运儿,在这场开发大潮中,由东南府工程兵、东南府各公司、单干户,纷纷把自己的人力、资金、物资和精力投入到那一方热土中,有的人丧了命,死在战争中或者被疟疾害死,但大部分人都得到了他们想得到的东西----土地与财富!

华人、皇协军、被征服的原住民、奴隶所有的人一起努力。他们开发土地,开凿运河,修建水利渠道,排除沼泽积水,砍伐森林,造就了良田万顷,用来种植水稻、蔬菜和水果,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在良好的土壤、施肥、光照和灌溉条件下,亩产收米达到300公斤以上,然后稳定在350-400公斤亩产上下浮动,丰收年间,达到450公斤亩产。

这样的产量,超过了明朝种植水稻最发达的苏杭地区和太湖流域的平均亩产。

但东南亚种水稻无论如何兴旺,总有5-10的土地用来种番薯和后来引进的木薯,它们是用来应付台风的。

由于东南亚台风多,因此除水稻之外,种番薯和木薯有备无患,并且注意修葺仓库,水泥制,坚固结实耐用,不惧风暴。

经济作物得到了大发展,甘蔗种植面积扩大,营建甜蜜的事业;

再种植烟草、椰子等,一般在旱地种各种经济作物,水多的地方种水稻。

东南府颁布了《土地法》,鼓励开发土地,个人可免费得五十亩土地,哪怕在东南府的台湾行省拥有土地亦可继续得到,耕种五年后即永久所有。

而由资本组建的商业公司,则可以通过向官府申请得到土地,为了鼓励开发,所费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