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节 清流误国

没有漕运、海运,帝都喝西北风去啊。

温体仁借助清流之力板倒周廷儒,清流内斗可以,但对上那些雄兵在握的枭雄,纯属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他们所谓的“主战”思想,主要源于非理性的激情,而不是理性的思考。他们虽然终日“言战”,但是却从来提不出合理的作战计划。他们筹备钱粮不懂,排兵布阵不会,让他们冲锋陷阵更是不可能。即便如此,这还是不妨碍他们口若悬河,吐沫横飞,恨不得要用自己的“唇枪舌剑”把可恶的东南府和北虏给说死去,却不清楚战争之难,一旦兵败,则万劫不复。

韩非子说得对“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清流误国,把国家大针方针搅得一团糟!

治国如烹小鲜,政治就是一种妥协,完全可以对东南府妥协,因为他们并不想反大明,虽然妥协令朝廷面子上可能挂不住,但是却能保住基本盘,也保留了卧薪尝胆的机会。如果一味宣扬不妥协,会使国家失去最后存续的机会。

不仅不能动颜大少,就连熊文灿和邹维琏也要保,难呐!

温体仁深知厉害,一旦熊文灿去职,大明东南之地将再无制颜常武之人!(不是说老熊打仗厉害,而是他是颜常武的举主,对颜有恩,颜常武顾虑名声,不能乱来)

现在朝廷对付北虏和农民流寇两线作战已是举步维艰,力不从心,这帮清流居然还想开辟新战线!

嫌大明朝死得不够快?

可是温体仁不能反对清流的上书,因为颜大少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已被公认为活曹操!

清流现在是政治正确,占尽上风,温体仁敢挡,连他也保不住自己的名位。

于是温体仁大耍两面派,上朝表示诸臣(清流)所言甚善,当行之!

不过兹事体大,须从长计较,不能打草惊蛇,先做好准备再行开战。

暗地里着师爷修书一封,由心腹家人连夜送往关外给督师宁远的孙承宗。

孙承宗接到书信,打开一看,大惊失色!

东南府颜大少得子,又推出诸多措施政策,天下骚动,传到大明帝都,众说纷纭。

有人赞其宅心仁厚,这些人都是收了东南府贿赂的官员所说的。

有人说颜大少沽名钓誉,是妒忌颜大少的人说的。

有人深感痛心,东南府不过是海外一个明人地方政权,他们居然有此福利分给百姓!

对比大明各处民不聊生之景,东南府能够出台此福利,必有巨额收入支持,居然不进献朝廷,不为朝廷为忧,可恶之极,不臣之心昭然欲揭!

持此态度的人不少,尤以吏科给事中(谏官)熊开元尤为激烈,直言颜掌武乃是“活曹操”一枚!

熊开元者,字玄年,号鱼山,湖北嘉鱼陆溪口人,明天启五年进士,除崇明知县,调繁吴江,崇祯四年起,征授吏科给事中,素有清名,不畏权贵。

想干就干,即上弹章弹劾东南伯、福建海防副总兵、龙虎将军颜常武,指斥其为世间枭雄,拥有家资巨万,却不思报国,不顾君恩!

又蓄养大军,野心日增,气焰嚣张,岂是为臣之道?

还行舆论欲上位,借生子之事,行措施收买人心,曰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不臣之意、反迹明显,朝廷不可坐视不理。

如今其影响大明东南沿海,直达长江以北、黄河以南,不需要长久以往,只怕近在咫尺,朝廷江南顿成沦陷之地!

堪为“北黄台吉南颜常武”,皆大明之死敌也!

熊开元激愤无比,认为江浙、福建、两广地方官员、各卫所乃养虎为患,任其势力坐大,难辞其咎!

因此他着重弹劾两广总督熊文灿、福建巡抚邹维琏(他本来给弹劾下台,岂料朝廷无人敢任闽抚,居然他的弹劾就不了了之,依旧坐在其位),认定他们尸位素餐,碌碌无为,处处对东南府容忍退让,正是助长东南府的狼子野心,应该去职!

接着,为表明自己不是光说不练,他也给出了解决方法,一是加强沿海地区军备,整顿军队,弹压防备东南军;二是断了东南府贸易,不得输出丝绸、瓷器和茶叶等,不得进口其稻米和糖烟酒,以断其财路;三是不准东南府商船靠岸,迁海民入内地,斩其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