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一万五千对元军五千。人数上宋军占优,但宋军是由多股勤王义师捏合而成,各有山头,虽然都奉苏刘义的号令,但作战指挥时,无论是主帅苏刘义,还是各义师头领,都有各自利益要维护,很难做到将士用命,甚至在作战时会互相制肘,根本发挥不出人数优势。这种情况历来是联合作战的弊端,古今皆然。
而元军兵力虽少,却完全在李恒强力统御之下,能把每一分战力都压榨出来。
结果双方鏖战七日,这支大部分由琼州败军组成的元军竟然以一敌三,生生挡住宋军锋锐。
连番大战后,五千元军在正面战场上损失惨重,若非李恒强力镇压,怕是早崩溃了。
宋军这边同样也不好受,联军的弊端显现,各路义军头领都为自家兵马损失及粮草分配颇有怨言,全仗苏刘义的威望压下。同时在作战时各头领的积极性也大不如前,毕竟谁也不想兵马折损太多。虽然苏刘义答应战后补充,但新兵怎能跟老兵相比?更何况对诸路义军而言,这可不仅是老兵,更是老弟兄啊。
苏氏父子许下种种好处,包括将部分南海冶坊铁料分配诸首领,总算把诸义军首领的积极性再度调动起来。
四月初,两军再度决战。正当苏刘义父子筹躇满志,准备一鼓击破当面之敌,斩杀敌酋时。却不想大军侧后蹄声如雷,骑影幢幢,如锤似刀,直击侧翼。
铁鹞子!
原来李恒早有准备,以残兵布正面,示敌以弱,以五百精锐铁鹞子大范围绕行,突然出现于宋军侧后方,施以重击。
宋军阵列侧后是两支勤王义军防守,面对这排山倒海一般的铁骑冲阵,如何抵挡得住——更何况他们压根就不想拼死抵挡。
大阵一冲即散,引发全军大溃,兵败如山倒。若不是苏景禹率领的百人火枪队依凭武钢车拼死抵御,射杀近百铁鹞子,迫使敌骑退却,此遭苏氏父子怕是要交待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