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渡海侦察记(六)】

双枪皇帝 寇十五郎 2281 字 9个月前

雷州总管府,李世安正大摆宴席,款待张珪。

面对满桌美酒佳肴,环绕飞舞的美姬,张珪只浅尝辄止,毫不动心,只淡淡道:“东西呢?李兄所言能让某感兴趣的东西呢?”

李世安与刘孝忠对视而笑,摇摇头:“公端呐,还是老样子……好罢,就如你所愿,撤席谈正事。”举手拍拍巴掌,一众舞姬应声而歇,垂目裣袖而退。

待堂上除三将之外所有人都退下后,李世安又冲门外唤道:“李余,把东西拿进来。”

门外传来一声男子的恭敬应声,随后脚步声远去。过了一会,一个青衣男子捧着一具长匣子步入大堂。李世安朝张珪一指,那青衣男子便将长匣摆在张珪桌案前,然后一声不响退到李世安身后侍立。

在张珪疑惑的目光中,李世安笑笑:“公端不妨打开一观。”

张珪略微沉吟,放下酒杯,伸手不疾不缓将长匣封条揭开,开启匣盖,入目一物顿时令他眼睛一亮,脱口而出:“火枪?!”

李世安哈哈笑道:“正是。”

长匣里,静静躺着一杆乌沉沉的燧发火枪,花梨木枪托在烛光映照下光滑油亮,八棱状的长枪管闪烁着灰冷金属光芒,一看就是把杀人利器。

张珪曾见过赵猎所持猎枪,也见过撒里蛮兵败后所呈火器图形,所以一眼就认出匣中之物就是那令元兵谈之色变的火枪。

张珪立即取出细观,他注意到枪托尾部印了个椭圆标识,并注有一个奇怪弯曲线条及“二千零四”的数字。

李世安解释道:“那二千零四多半是枪支出产号,意为第二千零四支枪,至于那弯曲线条是何意倒是不知……”

张珪一边细看击锤、药池等枪机部件,一边问道:“此枪从何而来?”

李世安道:“公端当知宋人三日夺琼管,琼州八番蛮附逆反叛起到关键作用,宋人收买八番蛮的礼物,就是这火枪。”

张珪沉着脸缓缓点头,有这样的利器当礼物,那些见利忘义的蛮人叛元附宋就不足为奇了。

李世安继续道:“为兄随阿里海牙大帅征琼时,驻防于琼管,与诸黎番蛮多少也有些交情,花一批重金,使一些手段,从罗甸蛮手里弄来了一支火枪。可惜,不是连珠火枪……”

张珪边听边点头:“原来如此,李兄不必可惜,想也知道,好似连珠火枪这样的利器,宋人是绝不会交给蛮人使用的。”

事实上无论李世安还是张珪都不知道,别说连珠火枪了,就算是燧发枪,八番蛮所获的也是最差一档。那个椭圆标识里的奇怪弯曲字符,就是“s”,取“手”字的拼音字母,意为手工制造。

所谓手工制造,就是全枪从枪管到零部件都是纯手工打造。这可不是现代代表档次的那种“纯手工制造”,在军工基地里,纯手工就意味着枪管不是无缝钢管而是熟铁卷管,钢片与弹簧也不是工业钢材而是铁匠铺里锤打出来的次品。枪管使用寿命低、扣板机费劲、哑火率高……等等毛病。

这样的燧发火枪只用来装备乡兵壮勇,也就是民兵,用于日常训练。而且由于制造慢、产量少,乡兵训练还得各乡、县轮着来。用于收买八番蛮中的罗甸、大龙、退蛮等诸蛮各十支火枪,一下就去了三十支,这几乎就是一个乡兵营的装备量。下面的训练官们颇不怨言,不过相比之下,收益大于付出,赵猎自然不在意。

当然,李世安、张珪等人,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他们花费心机弄来的宋军火枪利器,其实不过是龙雀军的处理品。

李世安看到张珪拿着火枪翻来复去琢磨,笑道:“公端,不如由我家将演示一番如何?”

张珪自然点头称好。

于是那个叫李余的中年男子接过火枪,从匣子里取出弹药包、通条等物,装填弹药,用通条压实,再在药池倒上引药,扣上盖子,端着枪走到廓下,对准二十多步外的一座假山。

咔嗒咔嗒连扣数下,击锤敲打钢片上的燧石,因板击过紧,用力不均匀,没能成功击发火星子。直到扣第四下,才有火星飞溅。一道火光闪过,蓬地一下浓烟升起,枪口火光喷涌,声如闷雷。

远处假山应声炸开一角,碎石四溅,四周花草摧折,鱼池水面嗤嗤乱响,激射起一股股小水柱,声势骇人。

李余放下火枪,静静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