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宋武功队(下)】

双枪皇帝 寇十五郎 2507 字 9个月前

赵猎回首,向队员们尤其是少年们微微颔首鼓励,然后回头对杨行勇淡淡道:“正是。怎么,杨军使有疑问?”

杨行勇看看自己手下孔武有力的禁卫,再看看这支队伍里混杂的毛都没长齐的少年还有弱质女流,怎么也难以与那支若大名声的传奇战队联系起来。

不过,再怎么疑虑,他也不敢当着赵猎的面质疑,强笑道:“岂敢岂敢。”退下让开通道。

赵猎略略点头,扬长而去。

武功队员们一个个从杨行勇等禁卫眼前经过,轮到张君宝时,这经过浴血奋战,煞气渐成的少年冷声道:“没听过有志不在年高?”宽袖一拂,昂首而去。

杨行勇脸色一沉,但还没完……

丁小伊经过,哼道:“没听过‘妇女能顶半边天’?哼!”快步追上队伍。

杨行勇脸色泛青,心下发狠:“让你们蹦哒,等你们都到了爷的手下,看爷怎么整治你们!”

这时一个禁卫凑上来轻声问:“军使,啥人说的‘妇女能顶半边天’?都没听过啊。军使读书多、见识广,给咱说说是哪个泼天胆子敢说这等话?”

杨行勇眼一瞪,想说“我哪知道是哪个吃豹子胆的家伙说的”,但又觉得这样显得没见识,弱了自己在手下的形象,哼了哼:“你等当然不知,这人……哼哼,了不得!”边说边走开,那禁卫跟了好一会,终究也没能从杨军使嘴里打听出那个“了不得”的人物是谁。

而此时,赵猎一行已经在汪公公引领下,趋入行宫大殿,朝丹墀之上,空空如也的龙椅之旁,那道珠光宝气的珠帘之后隐隐绰绰的人影躬身行礼:“臣赵猎,率武功队一十九人,叩见皇太后。”

武功队,大宋早已有之,并不新奇。《后村先生大全集》有载:“南渡初,诸大将军中有所谓武功队,谓一队之人,皆武功郎、大夫。”

这是因为当时也正处于乱世,乱世出英豪,英豪多军伍。不少军卒昨天还是一小兵,今天打了个大胜仗,军功立马蹭蹭蹭上涨,直接升“小使臣”(九品军阶),下一次又打胜仗,又蹭蹭蹭升为“大使臣”(八品军阶)。由于当时国破山河乱,物资、军械、粮草奇缺,对这些军功升得太快的军官,朝廷除了给告身、给军阶、给赏赐,根本拿不出相对应的装备与兵马。结果这些大小使臣只好继续当普通士兵用,把这些精锐老兵悍卒组建一队队军官团——“使臣队”,这就是宋朝最早的武功队了。

而眼下的情形跟南宋初差不多……不,是差太多。在赵猎与他的龙雀军出现之前,行朝几乎都在打败仗。地盘一片一片丢,物资一堆堆扔,兵马一队队灭,根本没机会组建使臣队。

而今日,赵猎的武功队建立,预示着未来宋军将会有更多武功队、使臣队出现。只有这样的精锐战队,才有可能与横行世界的蒙元怯薛军一决高下。

接到宫宴之请后,赵猎不敢怠慢,立即召集特战队员——嗯,现在可以名正言顺称之为“武功队员”了,即赴行宫。

皇太后所居的行宫就在诸司衙署后面,占地三亩,比当初那南恩州孤岛上的草宫大不了多少。尽管内廷工匠与内侍们使出浑身解数,把个行宫装点得富丽堂皇,但格局小就是小,单靠软装终究难以弥补。

没法子,崖城毕竟是个小城,能划出三亩地当行宫已经是极限。城外倒是有许多风光极佳、面积广阔、适宜修建行宫的所在。只是眼下强敌虎视,崖城随时会变战场,谁敢把行宫建到城外?

当赵猎带着一群武功队员来到行宫凤台之下,内宫首领太监汪公公正笑容满面迎候。

这位年约五旬,面如团扇,红润光泽如妇人的公公,曾服侍过端宗、末帝两位少年官家。眼下又服侍皇太后,一直忠心耿耿,深得皇太后与两位官家信任。若是在承平之世,这位内宫之首必定炙手可热,是百官将门的巴结对象,就算是赵猎这样的宗亲,也会礼敬有加。不过,眼下这时局,枪杆子最大,带兵的最牛,太监内侍地位直线下降。昔日高居云台之上睥睨群臣的大太监,如今只能站在凤台下,做那迎送勾当。

汪公公笑吟吟与赵猎客套几句,目光就落在赵猎身后十八位队员身上,边看边啧啧:“不愧是龙雀精锐啊,这精气神,当将军都绰绰有余了。嘿,久闻信安公这亲卫里有不少少年勇士,还真是……啧啧,小小年纪就如此骁勇,了不得……咦,信安公,数目略有不对啊,尚缺二人。”

赵猎哦了一声,道:“有一名队员重伤未愈,难以觐见,另一人乃女子……”

汪公公一阵尖笑:“太后早有吩咐,那位叫丁……嗯,丁小伊的女中豪杰,一定要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