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被煽动起来的德国民众,现在已经回归了理智。虽然他们依旧认为元首是正确的,虽然他们也坚定的认为苏德战争一定要取得胜利,可是他们已经开始厌战了。
“增加前线轮换部队的人数,北方集团军群在攻占了莫斯科之后,就立即原地待命,给士兵们放假!”提起士兵的厌战情绪,李乐就有些不爽的吩咐道。
德国是一个只有8000多万人口的国家,能动员的兵力也就只有这么多。其实按照人口比例来说,这种程度的动员,已经是让人震惊的奇迹了。
一旦这些兵员枯竭,德国也就没有任何战争潜力可以挖掘了。所以李乐手里捏着的这500多万士兵,就是德国全部的战争兵力了。
现在,这些长时间在外面征战的士兵,都希望回家去休息,都希望去看一看家人——这个要求并不算过分,但是却让德国这部战争机器难以为继了。
不允许士兵们放假轮休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古德里安的g集群一直都在进攻之中,所以他的部队也一直就没有真正的轮休过。
类似的部队还有上百万人,这些士兵都需要好好的休整一下,才能更好的保持旺盛的斗志,继续为德国而战。
因此,李乐也只能妥协,改善前线士兵的休假待遇:“这样一来,就能让30万到40万人回家……北方向高尔基方向上的推进暂缓,只能这样做了!”
勃劳希契点头赞同道:“我个人并不希望在进攻的时候,冬季来临。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控制寒冷的西伯利亚,所以我们应该暂缓攻击高尔基等地区。”
包括雅罗斯拉夫尔等地区在内,苏军的部队其实已经无力防守这么多的土地了。
可惜的是,因为苏联实在是太过广袤了,所以德军也没有更多的兵力去占领这些几乎不设防的城市了。
比如说重要的交通城市雅罗斯拉夫尔,比如说更远一些的沃洛格达地区。因为兵力不足,这些地方虽然就在德国装甲部队的嘴边,却一时间无法吃进肚子里去。
百万大军的调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乐最开始的计划,占领莫斯科之后,苏联就应该投降了的。
可惜的是,斯大林没有死守在莫斯科,而是和库涅佐夫一样,放弃了莫斯科跑路了。
这就给苏德战争增加了变数,一个让德国高层有些无法应付的变数——如果冬季来临之前,苏联依旧不投降的话,1941年之内,战争还会不会结束。
“斯大林活着,战争就不会结束。”李乐无奈的在会议上开口承认了自己对局势的估计太过乐观了。
他指着斯大林格勒,还有斯大林格勒前面宽广的乌克兰平原,对自己的将领还有心腹们说道:“之前想要快速结束掉战争的努力,我们确实是失败了。”
“我一直估计斯大林是一个固执的,不愿意接受失败的领导者。”李乐摇了摇脑袋,对自己心中的斯大林有了一个全新的评价:“可是他比我估计的要更有韧性,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厉害的领导者!”
“撤离莫斯科,看上去是忍辱偷生的懦弱行为,却无形中给我们制造了更多的麻烦。”提起这件事情,李乐就觉得很不爽。
实际上,他现在已经改写了历史,因为历史上德国从未包围过莫斯科,也没有距离胜利如此的接近过。
这也造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李乐无法根据历史上的斯大林的选择,来预知斯大林后面会做一些什么。
原本他认为,斯大林应该是和希特勒一样,也是一个宁死也不愿意妥协的顽固的人。
可是现在看来,能够在苏联内部脱颖而出,成为列宁的接班人,斯大林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对付。
斯大林跳出了莫斯科的包围圈,用延长了自己生命的办法,来延长了这场战争!
因为没有办法立即结束苏德战争,德国就无法全面转向发展和生产,这场世界大战,也就没有置身事外的那个“受益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