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范蠡总结的一句话,道出了帝王无情,可同甘苦,不可共患难的感叹。但亦是皇帝们的无奈,被诛杀的众多功臣也是因为‘谋反’,他们即便没有行动,也是藏有此念头被杀。而君弱臣强的局面之下,功臣几乎必然作乱,也是君臣反目的诱因。
赵昺对此是深有体会,彼时自己虽然坐上了皇位,但在行朝的日子哪天不是战战兢兢。而为了扭转这个局面,他明知张世杰必败,却依然看着其前往崖山。一战之下其亲信几乎损失殆尽,他才借机翻盘,可付出的是数万士卒的生命。
而后在琼州的日子,赵昺处心积虑的培植亲信,死死的控制着军队,并利用经济手段挟制朝廷,经过十余年的经营才扭转了大宋延续近百年臣强君弱的局面。虽然这个过程中没有发生大规模屠戮权臣的事件,但其中的心酸和代价只有他自己明白……
现在自己掌控了全局,军队成为他的死忠,文官集团难以再插手军务。但后遗症同样明显,赵昺发现曾经的亲信军将也因为自己愈发的强势,而心生畏惧,竟然开始担心哪天因为功高震主而惨遭被诛,让他苦恼不已。
本来赵昺并不想在此时与众将摊牌,但是没想到赵孟锦却抢先揭开了盖子,那他只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否则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不仅导致军心不稳,还会引发一系列的麻烦,使得消极情绪蔓延,腐败丛生,军纪散乱,让好不容易打造的铁军毁于一旦。
在刚刚的谈话中,赵昺表明了态度,他对他们的信任依旧,且婉转的告诉他们若是依然难以打消顾虑,当下可以选择脱离一线部队回京养老,或是享受高官厚禄致仕还乡,并保留爵位荫及子孙,能够安享余生。
虽说是一将难求,而这些人也是追随自己多年的亲信,熟知军阵,使起来得心应手。可他也并非没有后手,当前武学为军队源源不断的提供中下级军官,而他之所以大兴武学,培养军官,也是为了减少旧军队中任人唯亲,近亲繁殖的弊端,保证军队忠于自己,忠于国家,而不是某个将领。
而今经过梯队式的培养,新一代高级将官已经成长起来,可能尚欠缺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但赵昺相信只要经过几次战役的锻炼,就能够担当起北伐的重任。
另外,赵昺也相信在座的将领心中清楚当下的形势,中低级军官的培养模式已经斩断了他们自立为王的念想。他们无法保证在自己生出异心的时候,能够拉走部队。早先第八军的例子就摆在眼前,经营十余年的部队,在大义和皇帝面前一切都成空。
再有,赵昺也已暗示他们,他还是青年,他们根本活不过自己,不存在为了保证年幼的储君顺利继位而做出屠戮功臣之举。只要安分守己,遵守法纪,那就不必要担心。反倒是如现在这般才是取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