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5章 不能手软

巩昌汪氏,乃是汪古部出身,于金一代就是陕西地方望族。蒙古灭金时,汪氏痛打落水狗,背叛金廷断其后路割据秦地,但是他的力量还远远不够支撑起建国,因此在形势转变的重要局势下,汪氏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投诚于宋,二是送款于蒙古。

面临这一选择的不止汪氏,还有众多其他豪族。他们心底是想投诚于宋的,但宋廷实在是无能和无魄力,不愿意接纳,大家只好继续跟着外族走。迫于无奈,汪氏“坚辟石门,不弛战守备”,三年后送款于蒙古表示臣服。从此之后汪氏一直追随蒙古和元朝征服南征北战,跃马扬鞭。

汪氏大军一路过关斩将,巩固蜀地为元兵征战江南提供良好稳定的后方根据地,不仅让汪氏自身势力延申依托于此,还将宋朝的后路给直接砍了。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争位中,汪氏家族又站在了忽必烈一派,汪良臣领兵进击阿里不哥西路军,阵斩其帅,使得阿里不哥根本拿不到一丝一毫陕甘的兵马钱粮,忽必烈得以在东线从容反击,和西线的平稳不无关系。

有此一事,汪家更是如日中天,“东川军事悉听处分”,更授征南都元帅,全力对付四川,从窝阔台八年汪世显从阔端入蜀开始,四川打了四十二年。汪氏大军为征伐四川的先遣军,取得非常显著的战果,得到蒙古统治者的重赏:赐虎符,擢便宜都总帅手诏抚秦、巩、定西、金、兰、洮、会、环、陇、庆阳、平凉、德顺、镇戎原、阶、成、岷、迭、西和二十余州,事无巨细,惟公裁决。

这样的厚赏,差不多是直接割地相送汪氏。在此期间,而山东、河北的那些世侯早就因为李璮之乱而被削了实力,史氏子侄解除兵权者十七,即便是剿了李璮的张家,也是“例罢”,汪家却因为在四川卖命逃过一劫,迎来了其家族的辉煌。

所以,汪氏在元朝的显赫是不无道理的,营蜀营垒、占据陕西等地,帮助元朝统治者稳定西北大局,在防备和镇压西北藩王叛乱发挥出重要的屏障作用,有着元朝“西陲长城”之称。不过,至元十九年的时候汪家还是被朝廷开始削藩。

然而汪家此时已是尾大不掉,汪氏在族长汪世显的安排下,七个儿子,汪忠臣、汪德臣、汪良臣、汪直臣、汪翰臣、汪佐臣、汪清臣。汪氏五十余位成员,及本上个个都有头衔,分布在陇右、四川、云南等地,雄厚的家族势力盘根错节,显赫于朝。削藩之事也就虎头蛇尾的结束了,忽必烈再次恢复汪氏的巩昌总帅职务。

方臣祐看阔阔真苦了脸,想想道:“当前汪家的汪直臣之子汪惟孝,任四川行尚书省右丞兼管军万户,此次换土之后,大汗委其为兴元路总管、巩昌平凉等二十四处军前便宜都总帅,他对此不满,便迟迟不肯让出西川,估计想以此要挟大汗和朝廷吧!”

“混账东西,他一个奴才,哪里比的上皇子的性命,真是愈发没有规矩了!”阔阔真听了怒道。但是她也知道,当年忽必烈汗欲削其势力,都未能做到,自己又能如何,顿觉浑身无力。

“娘娘勿忧,此事尚有可为!”方臣祐道,“汪家子弟除世袭祖地巩昌的官职,其余多官至朝廷任职,子弟也有在怯薛军中,其一意孤行,咱家也可以此相胁。”

“哦,你的意思是用汪家子弟来要挟汪惟孝,逼其尽快撤出西川,使铁穆耳早日归朝!”阔阔真点点头,又疑惑地道,“若是在朝的汪家子弟行事妥当,并无把柄可抓,岂不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