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程素的质疑,吴曦并没有解释,而是微微一笑继续讲述无盐女的故事。其实,无盐虽然长得奇丑无比,但是天生聪慧,才智过人,更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女政治家。在其严肃的批评了齐宣王只知道跟美女玩游戏,听竽乐,让奸臣为非作歹后,齐宣王听了十分感动,决定“罢女乐,退谄谀”,并把无盐收进宫里。
但是,无盐长得实在太丑了,所以一直得不到齐宣王的宠幸,这使她很受伤。直到有一年中秋之夜,月光溶溶,桂子飘香,如此良夜美景,但她却心事重重,十分郁闷。这时,正巧齐宣王也在宫中游玩,看见月下的无盐十分美丽,怜爱之情油然而上心头,就把她立为王后。在无盐的辅佐下,齐宣王从此罢宴乐,除佞臣,强兵马,强国库,这一系列强国措施,使齐国迅速崛起,强盛一时。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些荒诞,一个民女如何能够随便入宫呢?同样引起了他人的质疑,但是吴曦的解释也令人信服,因为春秋战国时代,兼并侵扰,此起彼落,用现在话说是“竞争激烈”,各国的“民本思想”就都十分盛行,一个黎民百姓,也可以毫无顾忌地求见国君,陈述自己的愿望,对国家施政方针提出建议。
也正是在这种政治环境下,无盐关心国家大事,经常学习时事政治,其虽然外貌丑陋,却能在进德修业上补救,学识上的修养,事理上的观察,以及道德勇气的培养,日积月累,都有了丰厚的基础,因此在第一次见面的交谈中就能一针见血地切中时弊,畅所欲言,震撼了齐宣王的心弦。
而无盐女也成了“海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的千古典型代表人物。“无盐拜月”的故事被后人解读为内在美比外在美重要,才华比美貌更为重要,也被解读为中秋少女拜月,会有“貌似嫦娥,面如皓月”的效果,成为拜月习俗的起源,由此吴曦也就关联到皇帝的诗虽然没有提到月亮,却与月亮有莫大的关系。
至于宿瘤女同样出于《列女传齐宿瘤女》,其为战国时期齐国东郭人,聪明睿智,形貌端庄,只是脖颈处长一肉瘤,所以人称宿瘤女,又因终日以采桑为业,所以亦称“采桑女”。远近的适婚男子,往往被大瘤吓跑。可怜的宿瘤女年逾花信还待字闺中,无人问津。她倒也不以为意,整日里我行我素,忙于农桑活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而宿瘤女同样遇到了齐王,不过却是齐宣王的儿子齐闵王,而桑园在古代向来是爱情圣地,发生过许多故事。看见大王的车驾前来,在桑园附近劳动的百姓,纷纷停下手来,拥挤在道路两旁,踮足翘首,渴望一睹领袖的风采。
更有消息灵通的姑娘,认为这是一次被君王看上的好机会,于是早早涂抹脂粉,梳理发簪,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排列在道路的两旁,一个个搔首弄姿,媚眼乱飞。齐王这时发现一个人竟然没有随着人群,过来瞻仰寡人的风采。相反,却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桑园里采着桑叶。
于是乎父子两代遇到了同样的事情,在宿瘤女一番大论后,齐闵王听了禁不住拍手叫好。他本是一位有着雄心壮志的君王,如今继位不久,正想振作国事,大展宏图。看宿瘤女气宇非凡,不禁心生敬意。回想昔日父亲齐宣王一度耽于酒色,就因为娶了贤德貌丑的钟离春,在她帮助齐国才得以国势蒸蒸日上。就连我这太子地位,也是拜钟离春的进言才确立的呢!
历史总是相似的,齐闵王效仿其父将宿瘤女接入宫中,同样遭到了其他妃嫔的嘲弄。面对美女们的嘲笑,宿瘤女面不改色,以上古时期的尧舜桀纣为例将他们都教训了一顿。齐闵王受到了教育,在朝廷上整顿官员,任用贤能,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能力。
齐闵王就连当初他老爹齐宣王留下来的三百人吹竽乐团,也逐个考察,逼得那位著名的“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卷起铺盖卷溜之大吉。没过多久,心生敬畏的诸侯,纷纷前往拜见。而齐国经过内部整顿,更是国力大增,南败楚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约攻强秦、助灭中山、击败宋国,扩地千余里,威震海内……
“吴姑娘真是博学多才,而今日主持灯会亦是劳苦功高,朕这枚玉佩便赐予姑娘吧!”吴曦将‘自己’的诗做了解读,不仅打消众人的质疑,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让赵十分佩服,要知道《列女传》在这个时代可是大家闺秀们的必读课文,所以说在座的人都应知晓,却没有人能与自己的诗意联系起来,这就是境界上的差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