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还在为连珠枪之事耿耿于怀呢!”
“呦,周主事到了!”正唉声叹气的赵听到有人说话抬头一看,正是周翔来了,其却也知道规矩站在门口不敢跨进一步,他略带惊讶地道。
“陛下有召,属下当然是快马赶来!”周翔说着还抬起袖子擦擦脸上的汗弓着腰道。
“好,到前厅说话!”赵摆摆手出门道。
“陛下真是神人,已经造出那么厉害的火器,那连珠枪也不必心急。”周翔落后陛下半步,依然塌着腰劝说道。
“唉,若是能造出来,咱们何愁不能战胜鞑子啊!”赵又叹口气道。
当然他们口中的连珠枪绝非现代的半自动或全自动枪支,而是清朝初年,一位民间发明家戴梓发明的一种机械式连珠火铳。这种连珠铳的火药和弹丸均贮于铳背,共二十八发,以二机轮开闭,扳第一机时,火药及铅弹丸自动落人筒中,第二机随机转动,摩擦燧石,点燃火药发射铅弹丸。比美国人加特林后来发明的机械式机枪整整早一个世纪,但是据说是由于清朝政府极端保守,对汉人不太信任,从而致使这一重大发明没有被推广和采用
可是由于这种连珠火铳没有实物流传于世,也不见于正史之中,只在野史中被当做传奇故事记载其中,而书中即没有图形,也没有详细说明,只是寥寥数语。后人们也曾据此仿制过,但是都没有能成功,因而被认为就是个传说,根本没有可能造出来。但此事仍有许多人相信,尤其是愤青们常常提起,作为抨击清政府腐朽愚昧的武器。
赵弄出燧发枪之后便想起这事儿来了,若是自己能复制出连发火铳,哪怕是射速达不到机枪,达到‘三八’大杆儿也好,那就可以提高火力密度,实现以少胜多的目的。可是他绞尽脑汁,草图花了一大堆都未能实现传说中的仅凭机械便使燧发枪实现连发的结果。
“以陛下的本事,想必也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做出来的,届时属下仍愿意开第一枪!”周翔依然是满脸媚笑地道。
“行了,马屁拍的再响也做不来,还是说正事吧!”到了小厅,赵拍拍其伸到近前的胖脸道。
“是、是,有事陛下尽管吩咐!”周翔立刻施礼道。
“好了,不用多礼,腰都快折了吧!”赵看其一揖到底,脸都快贴到地上了,那么胖也真够难为他了,赶紧掺了他一把道。
“属下为陛下粉身碎骨,万死不辞!”周翔马上又换了副感激涕零的样子说道。
“这可是你说的,若是完不成此次的任务,只怕不止是粉身碎骨了!”赵在凉榻上坐下,又指指对面放置的蒲团让他坐下道。
“陛……陛下尽请吩咐!”周翔听了愣了下,施礼后坐下正色道。
“嗯,朕要你两个月后每月要生产火枪三百支,到明年底至少要交给朕二千支火枪,子弹二十万粒!”赵言道。
“陛下,新组建的火枪坊只有百人,却都是生手,即便日夜赶工,只怕每日也只能保证生产六支,主要是枪管的制造所需时间太长!”周翔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默算了片刻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