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下来,她竟然没有一次辜负客人所托,每一次都能很好的完成暮老师傅交待她手里的任务。渐渐的,在闽南地区他们生活的那一带里,许多人都因为暮秋师父,最终接受了女赶尸人的角色和身份。
事实上,本来也有许多“老先生”,本身身为女子。她们生前更希望有朝一日回归故里时,是由一位女子做伴,而不是将自己交到一个陌生男人的手里。
因此,许多人反而是专门冲着暮秋师父找过来的。只不过这十几年来,暮秋师傅倒也只在闽南一带行走,从没机会踏出过闽南半步。
这一次恰好有个好朋友的父亲,遗愿要回黔西南去,朋友亲自来找她,征得暮老师傅同意之后,她才平生第一次作为赶尸人,踏出了闽地。
其实刚刚离开闽地,进入湘西一带时,她也想过,要不要去湘西帮里打个招呼,毕竟这是人家的地盘。
可赶尸一行,湘西是大派正宗,她自己身为一介女流,心里有点虚,生怕自己不被接纳,反被同行侮辱。加之身上银两本来不多,此去黔西南又路途遥远,万一上去打个招呼身上就没了钱,那接下来的路途可怎么走。
至于绕道而行,她也不是没有想过,但赶尸人的路线是有讲究有限制的,并非“大路朝天,各走半边”,自己想怎么走就怎么走。
这其中涉及民风民俗,各地律例,还有气候条件,等等。这些都是必须考虑在内的。其它且不说,这万一要是到了一个没有赶尸风俗的地方,大半夜里有人见到一队“老先生”蹦蹦跳跳着往前行走,那非得吓出问题来不可,以前也不是没有前辈吃过这样的人命官司。
相反,如果打从自古便有这一习俗的地域通过,那么听到铃声,人们便会自觉避让,相互之间不会打扰。所以思前想后,她还是选择了湘西道这条最传统最古老的赶尸路线。
她当时想的是,自己其实也不过就是从湘西边上擦过去而已,赶紧一点,也不过两三夜的光景,何况此行又只带了一位“老先生”,动静不大,应该惊动不了湘西的同行。
只可惜她还是错了,大家就是大家,人丁兴旺,耳目众多,她才刚一踏入湘西地界的第一个夜晚,就被人盯上并打了招呼,她心里由不得不叹服。
暮秋师傅编好草鞋,试了一试,感觉有些大了,只好脱下,再重新编过。便在这个时候,远处灌木丛里忽然传来一阵窸窣之声,似乎又有人过来。
她心里暗暗一惊,赤脚站起,本能的去摸那条送神鞭子,却听黑暗里有人朗声说道:“长白山荀晋,拜见暮秋师傅!”
话音落处,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毕恭毕敬的朝她一拱手,便大踏步走了过来。这人穿一身蓝布短衫,背上负一把剑,身形举止之间,轻功应是不错,想来刚才在草间的动静,不过是故意让暮秋师傅她听见而已。
暮秋仔细看了一看,认出此人正是适才打斗之时,助过她一臂之力的那位陌生的年轻人。当时对方几个人,原本都未出重手,但其中一名身形魁梧的,大概见她是个女子,心里生气,竟然一直缠斗不放,好在这年轻人出手相助,才将那人打退了下去。
她当时便惊叹此人武功了得,但不知为何出手相助,甚至还知道她是谁。她略一迟疑,刚想开口问个究竟,又想起刚才与那几个人起了冲突之时,她曾经自报过家门,只是那几个人没有理睬而已,想必此人便记在了心里。
此时听对方报了“荀晋”二字,不觉耳熟,也一拱手还了礼,好奇的问道,“我出门前,师父曾说长白山荀家有拜帖送来,莫非便是你?”
那自称“荀晋”的年轻人忙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正是在下!”
“哦?”暮秋心里更生好奇,她素知师父为人孤僻,一向不愿结交朋友,不知这“长白山荀家”,又是什么来头?他为何说要拜见自己师父,却又大老远找上了她暮秋?
荀晋大概看出她的疑惑,忙解释道:“几日前我到闽南,却听说暮老师傅有急事刚去了山西太行山,沿途不想见客。临行前,他带走了你几位师兄,只留府上一位名叫‘暮凌’的小师傅看家。暮凌师傅说,暮老师傅出门前给他交待过,让我在府上坐等暮秋师傅您。可我心里着急,便自己一路寻了来。”
暮秋一听,心下悲凉。她知道师父有位挚友,祖籍山西。老人在她出门前已经生命垂危,想必此次便是护送那位老前辈回老家去了。
她知道师父自来为人孤僻,一生没有几个朋友,唯有这一位挚友相交甚厚,他此时心里悲伤,途中自然不愿他人打扰,只想安安静静送老友这一程。
她叹一口气,可不管怎样,既然师父交待过的,她自然也不能失礼。何况,此人刚刚助了她一臂之力,暂且听听他究竟找暮门何事。
可是荀晋此时却又并不急于开口,只关切的问道:“刚才恶斗,那位老先生……呃……他无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