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能不能记住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苏辰偶尔会偷听众位师兄闲谈,知道他们曾经听过祖师讲道。
当时明明什么都听清楚了,感觉所得良多。
但事实上一觉睡醒,境界还是那个境界,不懂的照样不懂。
那些大道真理,那些感悟,完全记不住。
所以,三十五位师兄,此时唯一要做的,其实就是记忆。
他们越是强行领悟记忆,就越是吃力。
到了后来,高台之上祖师仍然在开讲,这三十五人,已经死记硬背得满头大汗。眉头深深皱起,十分吃力。
听到后面,尽忘了前面。
就如清风过耳,再不留痕。
苏辰只是看了一眼,就闭上双目,不去关注旁人。
他感觉往日里诵读万遍的黄庭经又起了变化。
一个个文字全都变了模样,化为无数规则映入心海。
灵魂就如到了九天之上,亲自观看了世间变迁,天地造化生成。
一种莫名感悟在心里升起。
不知不觉的,他对一些五行法术,有了根本性的认识。对阴阳对立又统一,有了精辟理解。
甚至,对这片天地、这个宇宙的形成,时间和空间的相互影响也有了一些心得。
“这就是道行。看的不是红尘,也不是个人命运。而是宇宙生灭,造化有无。”
苏辰知道机会难得,不敢怠慢,专心一意的听着。
他甚至没有察觉到灵魂急骤强大,只是一个劲的感悟,感悟着。
那篇黄庭经,每过一刻就翻出新的篇章,总是会出现新的意蕴。
“不说学得真传,就算领悟到大道真言的一些皮毛,也对我有着很大好处。
凡事高屋建瓴,现在有些东西没有彻底明悟没关系,有着这一次讲道,就有了方向。
黄庭经总会自主演化,待得修为高深了,就能生成新的变化。我也能一直走在正确路上,不虞无人指引。”
苏辰面容古井无波,心灵深处却是大海扬波。
他记不住的,有着明珠这种先天灵宝记住。领悟到的东西,第一时间备份存档。
这是一种本能的做法,苏辰甚至没有下达命令,明珠小丫头就开始做了。
并且,她还难得正经的在洞府之中摆了一个五心向天的盘膝动作,小脸上全是严肃。
猴子却是没有这份造化。
但他天生气运滔天,根基之厚无以伦比,这一次听道所得,比起苏辰来,也是不遑多让了。
只不过,就不知事后他能记得多少。这一点,恐怕也只能看命数。
听到精彩处,猴子开心得抓耳挠腮,眉花眼笑。竟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他就如喝醉了酒一般,忘了站在队尾,两条孤拐踉踉跄跄的走到了大殿正中。
………………………………
“叮,铃铃……”
一声清脆悦耳的铃声,悠悠扬扬响起。
刚开始并不算大声,紧接着就满山回应,直响入心灵深处,直震得所有人都醒觉过来。
所有弟子,不论是在修武练功,还是静坐读书,或者庙算施法。全都停了修行,转头望向大殿方向。
“祖师出关了,又到了开坛讲道时间。”
“传闻中,大能者讲道能让天花乱坠,地涌金莲,菩提祖师三教同修,也不知道讲道之时到底是个什么景象?”
苏辰心里有些激动。
他拜入三星洞以来,最期待的莫非两件事。
一件事就是传法;另一件事就是讲道。
至于其他弟子视若珍宝的各种杂学武艺,在他眼里简直是不值一提。
欲得根本法,须向大道求。
他的实力强了,眼光高了,许多东西都看不上了。
整理好道袍木冠,苏辰把身上强大气息收敛深藏于先天宝贝明珠之中,重新恢复成当日刚进来之时的修为水平。
跟刚入门时相比,也还是有点区别的。
他身上的气息显得更加朴素淡雅,一见忘俗,气质上有了很大变化。
就如方寸山中那些灵花异木一般,毫不惹眼,灵蕴深藏。
不过,这些变化,别人基本上不会关注。
他们不时小声谈笑,三个成群,五个结伴的走向大殿。
猴子身体壮健了许多。
也许是因为苦练武艺的缘故,他的身上多了一些锐气,顾盼之间颇为豪雄。
有十余位弟子,围在他的身边,状甚亲热。
时不时,就能听到猴子放声大笑,很是爽朗的模样。
苏辰虽然很长时间没出门,但也知道这种情况是如何出现的。
猴子这些年来一心讨好众位师兄,做足了懂事师弟的模样,什么事情都抢着干。
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些年过去,终于让这些师兄另眼相看,把他当做了好师弟,不以异类排斥。
另一个原因,当然也是最本质的原因,那就是猴子的本事大涨了。
说起来,这世间的确存在着天赋的分别。
方寸山弟子拜进山门之后,长的呆了七十余载,短的也进来二十余年了。
可是,论及武艺,猴子却是后来居上。
开始两年,还有一些人比猴子厉害。到了近些年,就连三师兄悟明,费尽全身本事,也只能与猴子拼个平手。
依苏辰看,这还是因为猴子懂做人,不想折了师兄的脸面。
每次比试时,他都会放水留手,才得了这么一个场面。
不客气的说,除了苏辰之外,论及战力武力,上山七年的猴子,已经是弟子之中排名第一,甚至远超同侪。
三师兄悟明传承了动字门功法,十八般武器全都精熟得很,这种专司战斗的好手都输他一些,其他人就更加不是对手。
毕竟,二师兄悟云学的百家流派,是一介儒生,打斗根本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