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万朵桃花开

大国重工 齐橙 3428 字 10个月前

“这是不可能的,我不会把它交给你们。”

“你认为你能把它带出这幢楼吗?”

“我宁可撕掉它!”

“你敢!”邵琦怒了。

“我当然敢,我……”库尼亚拿着那份资料,用力想把它撕成两半,却发现资料很厚,而且纸张质量极好,真不是随便能够撕开的。他一眼看到桌上有一个打火机,伸手便抓了过来,大声说:“不,我不会撕了它,因为即使撕了它,你们也可以把碎纸再拼起来。我会把它烧掉!让你们一个字也得不到!”

眼看着库尼亚举起资料凑到打火机下面,就打算点火烧书了,邵琦只觉得一股热血涌上头来,他想也没想,抡起拳头,冲着库尼亚的面门便是狠狠地一拳!

啪!

石破天惊地一声响,库尼亚的脸上绽开了万朵桃花。在场的人全都惊呆了,库尼亚也是满脸错愕,好一会,他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嗷地一声怪叫,扔了手里的资料和打火机,冲着邵琦便扑过来了。

啪!

又是一拳。

如果说前一拳邵琦是因激愤而冲动行事,这第二拳便是带着几分冷静的刻意为之了。邵琦心里非常清楚,软禁外宾尚在外事部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殴打外宾,哪怕是田耀瑞出面,也无法替他扛下了。不过,既然已经打了,那么一拳和两拳、三拳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反正自己这个正处级职务肯定是要撸掉了,甚至十年寒窗苦读换来的国企正式编制,也将化为乌有。

现在后悔已经没用了,其实,从他带着警察包围专家楼的时候开始,他就已经没有了退路。既然没有退路,那就豁出去干吧。

邵琦想到,对于眼前这个洋鬼子,以及这楼里其他的洋鬼子,一拳肯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打就索性把对方打服。只有把对方打服了,他们才会低头,才会乖乖地交接工作,红山港三期才会有机会。至于自己的得失,……唉,现在想这个还有意义吗?

下定了决心,邵琦也就放开了。德国人普遍长得人高马大,但这位库尼亚却是相对瘦小的一个,与身高一米七六的邵琦差不多个头,这也是邵琦有勇气和他单挑的原因。见库尼亚因气愤而失了分寸,门户洞开,邵琦哪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一把揪住库尼亚的衣领,不容分说便是一通暴揍。

真特喵的爽啊,人生有此一爽,夫复何求!

“它们绝对不会变成一堆废铁!”

门外传来一个坚定的声音,说的是德语,但屋里的几个德国人都能够听出说话的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说德语的时候,发音还是带着一些中国口音的。

“库尼亚先生,我奉命通知你,也请你通知全体派沃亨员工,鉴于你们承担的工程任务尚未完成,而派沃亨公司已经宣布破产,并且未向我们通报有关工程的善后意见,我方要求你们在双方达成最终处置协议之前,不得离开工地现场。你们的所有设备和工作资料必须全部交给我们封存,请予配合。”邵琦郑重地向库尼亚说。

库尼亚一愣,再看到跟在邵琦身边的几位中国工人以及一名警察,便迅速明白过来了,他走到邵琦面前,用手指着邵琦的鼻子大声质问道:“什么?你想扣押我们?谁给你的权力!”

“合同。”邵琦平静地说。

“对不起,派沃亨公司已经破产了,合同也就作废了。”

“我们已经向派沃亨支付了前期货款,所以我们是派沃亨的债权人。公司破产,债权人有权力分配公司的残值。至于你们各位,作为派沃亨公司的前雇员,你们的工作义务并没有结束,需要完成工作的交接才能离开,这也是你们的法律义务。”邵琦的态度很冷静。

他是名校毕业的硕士,学的就是国际贸易,对于一些国际规则非常清楚,当初与派沃亨的谈判,他也是参加了的。他说的这些道理,有些或许经不起推敲,但在这个时候,也来不及去翻条文了,只能找个理由硬把人留下,否则后面的麻烦就大了。至于说对外宾采取强硬行动会带来什么后果,邵琦一时也顾不上了,他脑子里只有红山港三期,这是一种本能。

“你们这是非法拘禁,我会向大使馆控告你们的!”库尼亚咆哮起来。

邵琦没有理他,而是把头转向其他几名德国员工,说道:“各位先生,非常抱歉,给你们添麻烦了。请你们把与工程相关的资料全部交出来,对了,各位先生的行李箱,如果你们不介意的话,我们也想看一看,以免你们不小心把工程资料误放进去了。”

“这……”几名德国员工都有些傻眼,对方说得很客气,但分明就是要搜查自己行李的意思啊。他们都用眼睛看着库尼亚,等库尼亚给他们一个指示。这些人都是普通的德国技术员,不懂什么国际关系之类的,他们平日里的傲慢,也都是跟着库尼亚学来的,直到中国人翻脸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库尼亚却是急了,冲下属嚷道:“不要理睬他们,咱们自己的资料,完全有权力带走,不能留给他们!”

“对不起,这些资料已经不属于你们了,这是派沃亨公司的资产残值,我们有优先分配权。”邵琦说着,向旁边的工人做了个手势,两名工人大步走进了房间,开始收缴房间里的技术资料。

派沃亨破产,这些德国员工都急着回去领遣散费,原本也没想着要带走什么工作资料,许多资料都已经被他们当成垃圾扔到墙角了,只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文件是他们要收藏起来的,因为未来他们如果要找别的工作,也用得上这些文件。邵琦带来的中国工人可不管这套,只要见着有字的东西,他们一概都收拾起来,把散落在地上、桌上、床上的文件收拾完,几个人的目光都盯住了德国员工们的行李箱,目光里透出来的意思,即便是跨着文化也能让人看懂。

“肖尔茨先生,能麻烦您把行李箱打开吗?”

邵琦走上前,向那位名叫肖尔茨的德国员工说。

“呃,请吧……”肖尔茨讷讷地说着,就准备去打开自己的行李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