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在东宫的时候,天子的确曾经因为东宫属官和民间乡党讽议朝政的事情惩治过不少人,也严令东宫属官不得和民间乡党过多接触,但是李廷机却并没有放在心上。
其实这也不怪他敏感度不够,而是当时的情况使然,一则那个时候李廷机新晋入京没多久,正忙着熟悉东宫事务,和朝堂上的诸位大佬打交道都忙的脚不沾地,自然没有多少时间和东林诸人过多接触,最多也就是寻常士林间的普通往来而已。
二则那时候东宫立足未稳,不宜贸贸然插手政事,朱常洛的严令在李廷机看来,不过是为了防止东宫属官在这一点上被人拿住话柄而预先做的提防而已。
至于和东林诸人相交这件事情本身,在李廷机的眼中并不算得多么严重。
毕竟在这年头,朝廷不禁言路,也不禁民间议政,致仕在家的官员和在朝的门生故旧相互引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李廷机便一直没有彻底断了和顾氏兄弟的通信。
巧合的是,叶向高等人及时和东林诸人撇清关系,也让朱常洛放松了警惕,觉得东林诸人翻不起什么风浪,也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别处。
而等到后来东宫势力大涨,地位逐渐稳固之后,李廷机就更是没有什么顾忌了。
加之许多时候,顾氏兄弟乃至其他东林诸人的言论让李廷机也感觉到耳目一新,也就和他们联络密切了起来。
不过终归是顾忌着当初的那条禁令,没有做的太过明显。
直到后来,顾氏兄弟在和他的书信当中,显露出有意为仕途不得意的同僚牵线搭桥的意思,才让李廷机起了心思。
他如今虽然是帝党的领袖,但是手中并没有自己的力量,帝党中的所有人,都是天子一手提拔起来的,即便是和他交情最深的叶向高,也不会无条件的站在他这边。
而想要在朝堂上有足够的话语权,少不了一帮摇旗呐喊的人,故而李廷机也就半推半就,没有拒绝顾氏兄弟。
另一方面,顾宪成兄弟一直存着入仕之心,本想靠着拉帮结派逐渐将势力融入朝廷,但是朱常洛的一道禁令传出来,顿时断了他们的念想。
虽然不知道朱常洛打的是什么心思,但是当时朱常洛已然是储君之身,他都这么说了,朝中有些身份的人都明哲保身,没有人再冒着风险跟顾氏兄弟继续结交。
这个时候李廷机却没有和他们断了联系,自然是让他们大喜过望,当即便靠了上来,打算投靠在李廷机的门下。
事实上,这一次的计策就是一份投名状,顾允成在了解清楚京城的局势之后,便给李廷机出了这么个主意,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为国为民的大义形象,既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又顺便打压了韩爌等人,说不定还能绑架帝党扩充自己的势力,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