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执掌竟然是顺应天时,究以农事规律根本,天,研究历法时候,这不是钦天监的活儿吗?
还有集各国友邦之农作,培育移植,这又是个什么玩意……
难不成那些撮尔小国,还能有比大明更出色的农作不成?
不过虽然带着满肚子的疑惑,赵世卿总算是安了心,不论皇帝想做什么,总归不是要对户部下手,这就够了。
不就是额外多设一个正三品的衙门吗?
照例拨银就是了!
群臣虽然没有赵尚书想的那么多,但是至少从诏书的短短几句话上,倒是也推断了些东西。
似乎这司农寺就是国家养着用来研究所谓的友邦农作的……
若是换个时候,少不了要有正直的大人们出面弹劾皇帝挥霍国孥,不过眼下新皇登基,不是个刷声望的好时候,众臣也便按捺了下来。
新皇第一诏,总是有些特权的,至少只要不是特别过分的诏命,就不会有人出来呛声。
这些神色的变化,自然全都落在了朱常洛的眼中。
对于他们这种落后的思想,朱常洛也只能说,思想要变,因循守旧的思想要不得!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尤其是在这样的封建时代,农本位的思想都是不能丢的,任何一个皇帝如果不重视农业,他也当不了几年皇帝。
但是让他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作为官方机构的朝廷竟然不会主动去研究提高农业水平的技术。
瞧瞧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和农时农事有关的著作,无不是一个个民间人士留下的。
想了半天,朱常洛只能归咎于无处不在的官僚作风,毕竟朝堂上的老爷们就算再喊着农为重,也都不会亲自下地耕田,自然也不会了解,哪怕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技术革新,会给农民带来多大的好处。
不过他们不懂不要紧,朱常洛明白就够了,于是大明版的农科院,就这么被正式纳入了新皇第一诏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