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我发行我监督

反正张三知道他是没那个本事去救,张三没有在朝堂周旋的本事,也自知干不过那些腹黑的大臣,也没有天子百分百的信任,所以就算张三全力辅佐,成功的可能性也不足百分之一。

所以自认权术心眼都不是很强的张三还是决定按照他的既定计划来,张三下拜说道:“陛下,草民自从接到召命以来,一直在思考怎样报答陛下知遇之恩,这些天偶然听到一些议论才有点头绪。”

张三见赵佶在听着就接着说道:“本朝改革,多有曲折,天子立志革除弊病,贤臣有意辅佐明君,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天子之仁心不为百姓所知,朝廷政令被百姓曲解。何也?”

张三见赵佶认真的听就接着说道:“常言说天子出口成宪,言出法随,然圣天子治政,往往为愚夫子挟天下物议所阻,真小人用留言攻讦,天下百姓不知天子慈爱之心,何也?”

张三接着说道:“常言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然往往朝廷政令到达地方善政往往被曲解成恶政,盛世被说成暴秦,天子仁德不能到达万民之口。何也?

再者,常有奸臣蒙蔽圣听,馋臣粉饰太平,人君不知宫墙之外百姓疾苦,万民不得陈冤屈于圣人之前,何也?草民以为,此乃信息不畅所致也。”

赵佶此时还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听了张三的话,知道肯定还有下文,这些问题确实是历代皇帝都面临的问题,赵佶站起来转了两圈说道:“你接着说。”

张三再次下拜说道:“草民有一策,扩大朝报,把朝廷的执政方针,天子为政思想,民间疾苦,政策法令,天子恩德,等等都统合到一起,发布天下。此策好处有三。

第一就是天子仁德被百姓所知,天下黎民莫不心生敬仰,到时百姓自然能感受陛下慈爱之心,对陛下感恩戴德,陛下政令所出必受万民拥戴。

第二就是朝廷政令刊行天下,万民共知,地方官员无法曲解造谣,小吏更不能从中作梗,则朝廷政令通达,各项制度能迅速的传遍天下。

第三就是百姓但有疾苦,刊之于报,使地方官员不敢贪污懈怠,如同陛下多了万万个监察御史纠察百官,陛下也能更加全面的了解百姓疾苦。如此所有臣均已写成策论现程于陛下过目。”

说完张三从袖子里把奏章拿出来,呈递给赵佶,赵佶示意身边的宦官,宦官取来递给他,他立刻翻看去看,张三写的很详细,除了刚刚说的之外,还有报纸的内容,版面设计,监督制度等等。

赵佶把奏章看了两遍,陷入思考,他并不是那种长在深宫,不懂天下事的皇帝,张三的奏章固然写的很好,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问题要一一处理。

赵佶问道:“三郎此策固然很好,但是刻书所费颇大,一天一版怕难以承受,不如改为一月一版?”

张三胸有成竹的说道:“启禀陛下,草民新发明了一种活字印刷术,就是把字像印章一样独立一个个的,然后要用时就并在一起印刷,目前已经即将完成,到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此种活字用完可以拆卸重复使用,而且此法也可以用来翻印新书,我大宋以后印刷书籍的耗费将减少几十倍,我大宋文道昌盛指日可待也。”

赵佶抚掌大笑道:“好,三郎功在社稷,有此妙法,印刷再无难事,此法已成一半,但是还有一事,报纸印刷数量巨大,所费纸张价值几何?”

张三抱拳道:“陛下,草民考虑过这个问题,已经在黄河边买下一座纸坊,令工匠研究新的造纸之法,此法不仅提升了造纸的数量,更提高了造纸的质量。”

赵佶站起说道:“好,很好,无极果然是大才,如此一来,此事成已,只是三郎所说的广告之法是为何物?为何要在报纸上为商人刊登广告?”

张三听了叹气道:“陛下此乃不得已而为之也,臣初步计算,报纸发行,从造纸到印刷此需要物力人力,新闻收集需要每州每郡设立专门人员机构,此须人力耗费,所以一份报纸成本要三十到四十文不等,加上排版。校对、编稿等等。

如此价格必然使得一部分想看报纸确手头不宽裕的人望而却步,和陛下消息通达万户的本心不符,所以臣想出广告之法,吴家书院需要德高望重的老师,何家需要账房先生,王家药铺有新药推出,李家酒楼新研制美酒。

这些消息若想广而告之,这些人有心而无力,我们可以允许他们在报纸下方和夹缝里刊登消息,他们需要付出部分钱财如此即降低了报纸售价,又方便了百姓。

草民算过一州之地,能卖出一万份报纸,所用成本需要六百贯,只要这些商家愿意在报纸上做广告,那么臣估计报纸价格最后能降低到十文钱以下。”

赵佶想想问道:“国家大事让商人参与毕竟不好,不如朝廷拨下专用款项降低报纸售价如何?”

张三抱拳低头嘴角微微一扯说道:“如此当然更好,臣算过,以报纸每日发行一百万份为算,日耗钱五万贯,一年不过需要一千八百万贯。”

赵佶咳咳了两声说道:“广告之策确实可行,朕即可下召封你为进奏院院正,专门负责报纸事宜,你所说的监督事宜,也交给你成立专门机构审查,我会从御史台和内府调人充实其中。”

张三在奏章中,列举了民间办报的注意事项,还有就是有人在报纸上恶意造谣,或者泄露国家机密,等等问题,这个也不是张三首先说出,欧阳询曾经上过类似的折子,所以赵佶只是看了一眼就理解了。

当然赵佶也不傻,这样的舆论监督当然要用自己人,所以除了安插御史以外,赵佶还打算从内府调自己人充斥其中,这样一来大家一起监督才能保证安全。

张三对此完全没有意见,对于控制大宋舆论张三完全没有兴趣,现在只要有一定的话语权,依靠着记者网络隐藏一张间谍网就行了,张三不认为自己起兵造反之后,大宋还会任由他控制舆论,所以注定要失去的东西,张三不会非要握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