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打得热闹,不过隔着两三百米的距离,打中基本全靠运气。
吴威扬拒绝了下属要求出击,歼灭这股大约半个步兵大队日军的请求,严令各部严守阵地,不得妄动。
命令刚刚下达,日军第一骑兵大队五百余骑军力抵达营城子,远远观望待命。
而后续的日军步兵,也开始大量抵达。
下午五时三十五分,日军先遣部队感到清军防御严密,丢下了二十余具尸体匆匆撤离。
吴威扬,郝天胜,马德草,彭千宴,曲德胜,陆铁腿,一群抗倭军的军官,参谋,站在营城子后方两里处的一座山坡。
在他们的身后坡岭低洼处,骑兵团的一千骑兵,正背着明晃晃的大刀片子,手持毛瑟连发快枪,等待攻击。
而得到战报的吴威扬,却吃惊的发现,抗倭军的阵亡重伤人数,居然接近三十人。
“日军的精准射击,本来就高出抗倭军;咱们的优势就在于,抗倭军的枪支,大炮,要比日军先进。”
彭千宴说道:“营城子这一带地势平缓开阔,既然毛瑟步枪的有效射程是800米,快利枪的有效射程也超过500米,我建议400米距离内就开枪射击;呵呵,反正子弹怎么都打不完。”
彭千宴的话,一股土豪气息扑面而来。
抗倭军吃下了大清十几年积攒下来的军火储备,顿时完成了质的飞跃。
大连湾库房里封存的六百余支新枪,再加上黄仕林,张光前,卫汝成部,2000逃跑士兵丢弃的近千支步枪。
使得抗倭军有了足够的枪支储备,能够及时替换下部分士兵手里损坏的枪支。
得自库房里的十六门行营快炮,使得何长缨把勇士营建制成一个山地野战炮营,从而使抗倭军拥有三个炮营,在炮火上面完全碾压大山岩的第二军。
而大量的炮弹,子弹,使得抗倭军完全没有了后勤压力,可以随意的挥霍子弹。
这是大山岩部军资储存有数,打一发子弹就少一发子弹,所不敢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