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庙太小

盛怀宣做出一副鄙视东洋日间无知的晒笑表情:“所以何书办就自作主张的根据石川伍一的供词,重新撰写了一份更加真实的供状。”

“这个何宁远家的小子,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主儿。”

李鸿章笑着说道,昨晚他让女婿给他读了一遍《少年中国说》,简直是数十年来罕见的一等一的好文章,心里就有些后悔让他去津海关道去趟石川伍一这个案子的浑水,没料到才一夜醒来,这小子就把石川伍一的嘴巴给撬开了。

“我系东洋人,今年二十八岁,来中国多年,去过烟台,京城等多地;去年九月随井上敏夫来津门,住在松昌洋行,无意结实了津门城防营的汪弁目,然后又认识了津门军械局书办刘树棻,他给我开过枪炮火药数目清单,——”

李鸿章看完了由何长缨口述,金师爷抄刀的‘供词’,脸色顿时好看了很多。

这份供词,在他看来显然也不行,内容太空洞。

不过既然有石川伍一的原件,对比着加点料,就是一份证据确凿的铁供,任谁都无话可说。

而且,更让李鸿章看重的是,他更在乎事情出现了以后,手下人的态度。

这个‘态度’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盛怀宣跟了自己二十多年,这么做李鸿章不奇怪,而那个何家小子跟自己素未蒙面,居然也敢如此的胆大包天,就不免让李鸿章啧啧称奇了。

李鸿章当然知道这个何家小子有野心,没有野心他也不会主动地送上这个‘投名状’。

而且他李鸿章也丝毫不介意自己的部下有野心,没有野心,和朝中那些得过且过混吃等死的蠹虫又有什么区别。

“大胆心细,又多智谋,还当过哨官,这小子倒有些像袁慰亭。”

李鸿章高兴的笑道。

听到袁世凯的名字,盛怀宣就有些不喜。

这几年北洋里的弟兄们算是都渐渐的看出来了,老中堂这是在重点的培养袁世凯这个武夫。

这个比自己整整小了十五岁,来自河南项城的浪荡青年,在朝鲜呆了十二年,就混上了位同三品道员的‘朝鲜总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一时风光无限。

于是盛怀宣笑着说道:“这何小子更难得的是写得一手好文章,那篇《英灵祭》,看了就让人热血澎湃;既悲我无辜北洋男儿的惨烈不幸,又振奋我北洋男儿宁死不降,于东洋倭寇死战到底的精神。”

说到这里,盛怀宣就不由的想起了昨天来拜门的唐绍仪。

本来这个唐绍仪作为袁世凯的得力手下,既然主动的送上门来,盛怀宣倒是不介意挖墙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