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实民充边

雄起中亚 爱做的事 2222 字 9个月前

刚好李承绩打下了古尔和信德的大片领土,那地方连连战乱,人口锐减德厉害。又是新附之地,百姓们对呼罗珊的认同感不高。所以将他们安置过去,正好充实当地人口。同时对于呼罗珊的统治,也有一定的益处。

这是李承绩得知难民大批涌入呼罗珊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做下的决定。负责安置移民的安民司,也立即执行李承绩的命令。对各地入关的难民或是逃奴,采取优选安置古尔和信德的举措。

当然,难民们要是知道了这个消息,心里一定是不愿的。毕竟古尔和信德,对他们来说都是极为陌生的地方。抱着对未知的恐惧,他们自然不愿去的。

但是他们没有选择!

毕竟西喀喇汗国和大辽都不太平,能依靠的,只有呼罗珊。另外考虑到他们的情绪,安民司也不会那么快的透露安置地点。所以这些难民们,注定要充实古尔和信德之地。

对于这些,提姆买买是不知道的。不过就算知道,他也没心思理会。当下来到关口,一道道土墙混合着铁丝网组成的边界,将一眼望不到头的难民牢牢地挡在关口镇外。

这不是呼罗珊修建的,而是西喀喇汗国修建的。并且是呼罗珊建立之初,桃花石汗奥斯曼向李承绩建议的。明面上,说的是防止西喀喇汗国与呼罗珊国出现边境纠纷,有损两国友好关系。但实际上,是桃花石汗害怕李承绩的步步蚕食,所以急不可耐的要修建边境墙。

也是最初的时候,呼罗珊与西喀喇汗国的边界,其实就在起儿漫。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呼罗珊牧民往窣利水的上游迁移。慢慢的,一些下游的汗国村落,开始出现了呼罗珊牧民的身影。双方为了草场与土地没少发生争斗,使得边境上也渐渐不消停。

同时呼罗珊的安民之策,吸引了很多失去自由的奴隶、没有土地的农人、居无定所的牧民、生活艰难的匠人等社会底层百姓。使得他们用各种法子逃离西喀喇汗国,成为呼罗珊人。

并且一些临近呼罗珊的村子、部族,还集体改投呼罗珊。

这么在营帐区走了几圈,虽没事无巨细的去过每一间营帐,但随便进去的几间,都发现内里备好了薄毯。只要难民进来,就可以安歇了。另外地面也洒过石灰,进行过基本的消毒。

并且每一个营帐区,都有单独的露天厕所。在卫生上,符合太医院倡行的防疫条例。

另外距离营帐不远的地方,还单独挖了几口深井。不仅缓解了难民的饮水难题,还为日后关口镇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不错!镇上最缺的就是水井,你能一连打出三口,着实不错。”张钛铭心里很满意,就又赞许了几声。提姆买买激动得,脸色都涨得通红。

就拼命使自己保持冷静,应声道:“还是起儿漫与讷儿的异密体恤,将他们那里存放的火药调拨了一些给关口。从而短短数日,打下三口深井出来。”。

起儿漫与讷儿是很早之前就发展起来的镇子。其中讷儿,还是一座有围墙的小城。现在随着人口的增多,两地都已经升级为县了。同时像关口一样的镇子,也数量增多了起来。

只是有些地方和关口一样,远离窣利水,吃水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工部允许各个郡守申报火药分量,好调拨到地方打井取水。

不过关口镇的体量太小了,而火药的分量又有限。所以一直以来,提姆买买都很难为关口镇申请到火药。这次难民的涌入,张钛铭的到来,让关口镇的分量一下子变得重要起来。

因此提姆买买以前很难申请到的火药,这次也轻轻松松的调拨过来了。

为了利用好,提姆买买就一口气打了三口井。好一劳永逸,解决往后关口镇的吃水难题。

这个因果张钛铭是没心思探究的,因而听到这话,只以为提姆买买不居功,不自傲。心里对其,更加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