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碰见这种情况,并没有自大的以为。真能凭一己之力,守住开伯尔山口。
塔塔拉夫也是一个稳妥之人!所以听完阿卜·莱伊斯的话,点了点道:“我也给万夫长传信。将这里的境况,如实禀报。”。虽没说求援,但只要听到十万大军齐聚开伯尔山口,卡尔旺便不会无动于衷的。
“不过咱们不能让他们来得这么顺畅!”,阿卜·莱伊斯起身来到沙盘跟前,出声道。
这是古尔之地的山川地势。上面的城池关隘,则都形象的标识了出来。其中被呼罗珊攻占的地方,都插了红旗。没被夺取的,则都是绿旗。
如今包括古尔山地在内的整个兴都库什山脉,几乎都插满了红旗。只有东南角的吉慈尼,还竖着绿旗。
不过这不是阿卜·莱伊斯他们关注的重点!
毕竟他们的任务是守住开伯尔山口,所以他们的目光都放在开伯尔山口附近的地势上,好寻找合适的阻敌之地。
“不若选在这里!”,塔塔拉夫指着开伯尔山口不远的平原边缘地带,出声道。
那是山地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倾斜。因水源的灌溉,所以当地有大片的丛林。数千兵马往里一藏,基本很难发现踪影。
并且距离开伯尔山口也不远!一旦被敌军咬上了,山口内的守军还可以施以援手。
阿卜·莱伊斯也觉着不错,便应声道:“那就由我领着前营兵马去吧。”。无论如何,他都得从敌军身上,咬下一大块肉来。
但塔塔拉夫摇了摇头,拒绝道:“还是我领着雄鹰骑兵去吧!将士们来去如风,就算不敌,也不会被敌军追上。”。雄鹰骑兵本来就是以速度和箭术见长,让他们去干偷袭的活计,确实物尽其用。
并且人数上,雄鹰骑兵也比阿卜·莱伊斯的兵马要多。对敌军的袭击效果,也会更明显一些。
但阿卜·莱伊斯并不乐意!所以没好气的反驳道:“前营和雄鹰骑兵的战马,都是一样的。且将士们,也都会骑马。怎就雄鹰骑兵的将士来去如风,前营将士就不行?
而且此次阻敌,只是给敌军制造麻烦,并不是要全歼。所以人数多寡,又有何妨碍?”。
塔塔拉夫顾念着阿卜·莱伊斯伤势并未痊愈,因此并不罢休。但阿卜·莱伊斯也不相让,使得一时间,阻敌之事难以决断。
最后塔塔拉夫只能搬出临行之前,帖木儿灭里让前营以雄鹰骑兵为守军主力的由头,将这阻敌的差事夺了过来。
阿卜·莱伊斯不是不通情理之人,便没好气的骂了几声,就领命下去了。
在此之际,吉慈尼。
原古尔苏丹国近卫军统领,现吉慈尼的埃米尔拉法第。正登上城墙,视察工事。
和可不里、菲斯洛固相比,吉慈尼的城墙并不高大。且只有一座城墙,没有内外城之分。
不过在哥疾宁苏丹国时期,吉慈尼却是新都库什山脉地界,首屈一指的大城。不仅有花园、图书馆、大澡堂、清真寺。还有数座美轮美奂的宫殿。
城墙有三道,里里外外,隔成了好几层。二十多万百姓在此居住,各国商贾来回往返。那繁盛之景,可比河中府。
只是后来,古尔人攻占了吉慈尼城。满城百姓被屠,所有宫殿被毁。金银财宝,整整往城外运送了七天。随后便一把大火,将整座城池与成千上万的尸体一起,烧成灰烬。
如今虽已重建,但与鼎盛时期相比,还是相差甚远。整座城池,周长也不过一里。城内除了宫殿与清真寺以及军堡,就只有达官显贵的官邸。
至于民居,则都建在城外。
虽没了城墙的守护,但因近卫军的存在,也没什么不长眼的势力敢攻取这里。又因战乱频繁,山匪横行的缘故。很多流离失所的百姓,也渐渐在此安定下来。
所以吉慈尼城外,成了商业汇聚之地。周边的小山上,也自发建了大量民居。
(稍后第三章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