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尼沙布尔是呼罗珊由来已久的中心城市,但那已是几百年以前的事了。沙赫攻取呼罗珊时,就夺取的是马什哈德、萨拉赫斯、马鲁三城。
由此,也奠定了大呼罗珊境内的统治地位。
现在张钛铭见晓之以害劝不住李承绩,就另辟蹊径,用马什哈德说服他了。
“张户部此言有理!马什哈德为什叶派教徒的圣城,若要攻取,怕是招致该派教徒的抗拒。”,阿尔子密在张钛铭说完后,跟着附和道。
自古以来,回教各派系间就斗争激烈。什叶派又否定逊尼派所拥戴的哈里发正统地位,使得一直以来,都备受打压。现在统一的阿拉伯帝国早已四分五裂,什叶派的生存空间,也大大提升。
于是阿拔斯王朝衰落以来,什叶派势力,就在马什哈德发展得突飞猛进。整个东呼罗珊省,也成了什叶派的大本营之一。
如果要接收尼沙布尔,那么必须先攻取马什哈德。因为尼沙布尔位于马什哈德的西边,是护教军的必经之地。
而李承绩所代表的护教军,又不是什叶派教徒。并且一直以来的政策,也是扶持清教徒。其它派系,无论是什叶派还是逊尼派,都或多或少的,备受打压。
虽然并没有明说清教徒以外的派系都是异端,但是行动上,已经表明清教徒与其它派系势不两立了。
这样一来,很有可能引起当地什叶派教徒的反对。这对维护总督府在当地的统治,是极其不利的。
所以阿尔子密本能的认为,马什哈德就是一个马蜂窝。护教军去招惹,绝对会叮得满头是包。建立不久的呼罗珊省,也难以达成事实上的统一。
这些负面因素,李承绩也不是没有考虑。
就当前的情况看,无论是攻取马鲁、也里,还是收复班城,都比攻取尼沙布尔要简单数倍。这种徐徐渐进的发展模式,也是对总督府极为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