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元良满意的点了点头,聪明人谈话总是这般轻松,点其一则至其二。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这是天地规则,万物恒古定理。两千年前,佛教诞生于印象国,几经周转传向东方。然而人文风貌,地理环境的不同,使得佛教在向东方传播的途中举步维艰,后来印象国佛教总坛做出了一个极为高明的对策,那便是让各路传教佛士,僧人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而运用不同的传教方式,之后佛教的传播速度以及力度都大大提高,很快便遍布了真个东方大陆,成为东方之地最大的教派之一。”
“不过这么做也是有诟病的,那便是分支出了许多不同的佛教支系,每个支系都认为自己的传教方式才是最正确的,以至于产生了极大的分歧,直至转变成一个极为尖锐的矛盾。这其中,就以中原佛教,北原(凶狄)佛教,以及西域佛教最为突出。”
杨易恍悟的点了点头,对此并没有多大的惊异,前世的佛教虽然与这个时代的佛教大为不同,但是在传播途中有所改变却也是一样,就好比印度佛教和中国的佛教虽然根本教义相通,可是也存在着传播方式,途径以及戒律等诸多差异。
只听陆元良又继续道:“中原佛教由于文化原因,相对温和,很少会直接介入高层阶级的争斗,而是利用对万千平民的授教达到对统治阶级产生影响的途径。
西域佛教虽然看上去要比中原佛教强势不少,不过也并没有脱离授教于众的教义根基,许多西域高僧即便已经成为西域诸国的座上宾,却仍然行走在风沙之地,对那些受苦之中的百姓平民进行传教,这一点也和中原佛教不尽相同。
唯独那草原上的北原(佛教)却是剑走偏锋,相比于传教于贫苦百姓,他们更喜欢去向那些贵族首领们诵经授教,或许在等级制度分明的大草原上,也只有这种方式才能让佛教传播开来。不过也因此,北原佛教也因为奢侈感太重被西域佛教以及中原佛教所不认同,三者一直在暗中较劲,都认为自己的教义才是真正的佛之本义。”
杨易饶有兴趣的摸了摸下巴,陆元良此番话总算解开了自己的疑惑。
为什么西慎国会派遣巴桑这个和尚来找自己谈判,清辰寺的德静主持又为何会不遗余力的帮助巴桑,这一切都迎刃而解。
“那你觉得我和如何对付这个巴桑才能让其答应给我们战马?”杨易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