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炮卒的最后一炮,再装填已经不及。炮阵后方的矛阵目测着秦骑的距离,前面那记炮声响起时士卒已举矛上前。躲过最后一蓬霰弹的秦骑刚刚冲近,便撞在了他们驻地斜伸的夷矛上,矛柲断裂的‘啪啪’声不绝于耳。骑卒前冲之势太猛,一些直接飞进了矛阵,然而被十几二十根夷矛串起;更多的骑卒选择在矛阵前勒马——骑卒可以前赴后继冲击炮阵,绝不可能前赴后继冲击队列齐整、手持夷矛的步阵。
骑卒勒马回转奔向两侧,退出厮杀的战场。他们身后十万秦军前军正呐喊着奔来。五百多步的距离骑卒冲击要一分半钟,步卒冲击最少要四分钟,中间有两分钟时差。这两分钟中,矛阵后的力卒奔上送来新的夷矛,矛阵则开始作若敖独行建议的那种斜行——不是直线往前迎击奔来的秦军,而是整个左军、整个右军往相同方斜线前进,让开身后的炮口。
矛阵六十列,矛阵与矛阵之间的间隙也是六十列。两分钟之内楚军大步可奔行两百步,但因为斜行六十列让开炮口,整个矛阵前进的距离只有一百二十步。左军、右军动作整齐划一,这种整齐划一的行动让秦军几乎难以察觉。
秦人的注意力更多的被矛阵和矛阵两侧飞出的箭矢吸引。一万套布甲只能武装三行秦卒,剩下二十多行秦卒只有棕色的连漆都未髹的皮甲。皮甲远距离抵御轻箭没有问题,可七十步内无法抵御破甲重箭。为此这些身着皮甲的士卒不得不像马其顿方阵的士兵那样在左胳膊上套上一面直径三尺的圆盾。漫天的箭矢射来,他们一边前冲一边举盾格挡。
箭矢依然不可避免的射中没有被圆盾遮挡的位置,有人大声惨叫,有人倒地不起,有人中箭身亡。箭矢的打击下损失上万名士卒后,两军阵列终于凶狠的撞击在了一起。楚军前排士卒的钜甲被酋矛狠狠捅刺,发出刺耳的锐音;秦军前排士卒的布甲直接被夷矛捅穿,滴水成冰的气温下,血液粘稠的像一条粉红色的丝带,抽矛时拽出秦卒的身体。
没有人关心前排秦卒的死活,后排士卒在他们未倒下时便按照军命抢夺他们手上那根黑柲的钜矛;楚军士卒顶住秦军军阵后,那些事先被确定冲矛的矛阵缓步后撤。他们后撤秦军紧跟着前进,然而横阵的弯曲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横阵因为弯曲即将断裂时,秦卒只能眼睁睁看着楚军矛阵退后到三十步外,最前排的步卒举矛过顶准备冲矛,他们只能抓紧着手中的圆盾,以图挡住敌人这势可穿墙的一击。
“射!”最后一战,弩将韩申也亲上战阵,他对着推进到距楚军矛阵一百五十步的投石机阵列大喊。他前方七十步是羌瘣的次阵,羌瘣次阵前方八十步是正在与楚军交兵的前军军阵。
令旗飞舞,四百多辆一字排开的投石机陆续抛出火油弹。按照上次会战的经验,为了不误伤己军、也为了阻止楚军破阵,投石机最好的目标是那些退后冲矛的矛阵。四百多颗火油弹越过两军阵列,落在楚军左右两军四个冲矛矛阵的四周。绝大部分火油弹都落空了,只有少数一些命中。
可惜严寒不仅仅让血液冻结,也让陶瓮内的火油冻结,火油弹落地并未像之前那样火油四迸,它像是一团点着了的膏烛,砸中步卒便落在雪地上,很快楚军步卒踢出矛阵,毫无伤亡。站在高处的韩申看到这一幕心里发慌,他跳下高台亲自砸开一颗火油弹,这才知道里面的火油全给冻上了。
韩申跳下高台的举动救了自己一命,两军交兵、秦军投石机推进发射的这段时间里,楚军炮卒彻底清理了炮阵,炮长接二连三的喊起‘目标投石车,雷弹试射一发,信管一厘一毫’的口令。随着一声带着沙哑的暴喝,‘咚……’,从未在战场上出现过的雷弹于烈焰中飞出炮膛,射向两百七十步外的投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