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救赵

荆楚帝国 贰零肆柒 3257 字 9个月前

“足矣。”熊荆道。“不佞言,此役火药足矣。”

“我军破城,全靠火药。”斗于雉相告道。“若无火药,死者无数。”

没有攻城器械,行军自然迅速;不要用人命攻城、湮城,死伤自然大减。现在的楚军士气到达姐姐,每个师都想上战场却不得,听闻秦人正在赶来,他们真希望秦人可以跑快一些。这当然只是一般士卒的想法,斗于雉知道赶来的秦军不但人数多于楚军,还全是精锐,这一战并不好打。

幕府内的讨论很快结束,田合、魏间忧分别召入幕府相谈。付出比原计划多十四门火炮的代价后——基本上出一万兵给一门炮的价码,齐魏两国愿意助楚救赵。至于救赵后工兵部队帮助齐国攻拔东郡、帮助魏国攻拔黄河以南地区,那是后话。

“父亲、父亲……”大梁城邑府,项超急匆匆步入明堂。“大王来讯,救赵有望。”

“啊!何谓?”项燕正细看南阳郡地图。齐军不愿救赵,魏王则认为十三万人不是王剪的对手,故而也不愿出兵,闲下来的项燕无聊间只能细看地图,与军司马彭宗商谈楚秦战局。

“大王有讯,言齐人求火炮,予其二十门十五斤炮后,齐人愿出兵救赵。”项超指着飞讯,脸上全是笑意。

“善。大善!”项燕老了,他双手拿着讯文,伸得老远才看清上面细小的文字。“然火炮何时运至我军?齐军又何日可开拔营救赵?”

项燕看完了所有讯文,对指挥权、火炮交予这两件事看得很仔细。命令很明确,给齐国的火炮仍由楚军炮手操作,即便救下赵国,日后也是如此。而在交予两国之前,楚齐联军仍由他指挥作战。

“宛郡至此水路最快,然水路约有两千里,或需十日。”彭宗也看完了讯文。“我以为,以齐人之心性,等我军攻至蓝田,必当发兵救赵。”

齐人一向是狡诈的。只是碍于盟友身份,没有任何一个楚军司马、朝臣会直言齐人狡诈,这太伤齐人感情了,但楚人眼中的齐人便是如此。

彭宗的判断极有道理。在齐人看来,秦军正急速赶赴南阳,楚军为了稳住后路,必然要与赶来的秦军决一死战。这一战与未曾发生的共邑之战一样,关乎天下的命运。齐人当然愿意站在胜利者这边,只要楚军大败秦军,不给火炮他们照样会趁势伐秦。

只是齐人不知道的是,楚国调动全国的舟楫,发动无数女子、学子划浆以实现战略欺骗,打的就是一个时间差。楚军不会与秦军在南阳决战,而是会迅速往西,攻入武关。北路军之所以停滞于南阳,那是因为汉水这一段刚刚打通,也许现在成通和若敖独行率领的北路军已经逆丹水而上了。

“既然如此,我便无忧了。”项燕脸上没有了激动,数日之后,全天下的目光都将聚将蓝田。齐军拔营是肯定的,蓝田距离咸阳不到一百五十里,楚军若至此,秦国将亡。

“雷鸣之器,譬如妻子,焉有借人之理?”熊荆还未说话,性急的邳师之将彭丘就对齐使的要求嗤之以鼻。靠火药和火炮,楚军城挡炸城、敌挡轰敌,战斗好像散步那样简单。这样的宝贝,岂是送些绸缎、赠些美人就能给的。

“大王,雷鸣之器,楚之利也,不可与借。”鲁师之将、诸敖之一的东野固也赶紧道。齐鲁纠葛几百年,火炮借给了齐国,鲁地就危险了。

“敢问齐使,而今秦人皆奔我来,东郡已空,无雷鸣之器齐人便不知如何攻城否?”沛师之将壅勃更带着不屑。他们都是宋地以北的师率,和南路军一样,北路军也分两拨,此前先攻入南阳的随师、息师、期师、蔡师等师现在全在前线。

“大王,臣以为齐军有破城之器,击破城池并非不能。”陈师的陈不可说话没有其他人那么难听,说的很婉转。“且齐师善战,破城轻而易举。”

“咳咳……”底下一干将帅反对,缓了一会熊荆才清咳,他看向北路军之将斗于雉,“楚齐乃姻盟之国,斗卿以为……,当如何?”

“大王,齐人几次出兵,皆未与秦人战。臣不知……”斗于雉是接替成介的,成介不死成介就是北路军统帅。比起斯文的鲁师、战斗力不强的宋地师,淮水上游、汝水诸师最强。

“敬告大王,若有雷鸣之器,齐师必拔东郡。”田合朗声道。“我虽有破城之器,然破城之器破城需数月之久。若不能速速拔下东郡,如何牵制秦人,以助楚军?”

“敬告大王,敝邑若有雷鸣之器,可攻荣阳成皋,以制秦军。”魏间忧也道。如果说东郡只是秦人癣疥之疾,那荣阳、成皋就是秦人腹心之患了。先不管能不能攻得下、攻下能不能守得住,魏国君臣想的是先把雷鸣之器拿到手再说。

“那你等为何不救赵?”熊荆问道。“不佞攻秦,乃为救赵。”

“大王,敝邑攻拔东郡,即为救赵。”田合道。“东郡拔下,当渡河救邯郸。”

“大王欲使敝邑救赵,敝邑便发兵救赵。”魏间忧刚才所言实际是为楚国着想,救赵并不能帮助楚国牵制秦军,攻荣阳、成皋可以。

“请贵使少侯。”斗于雉看了看熊荆,看了看前日才赶至宛城的郦且,几人心中都有了想法。

他如此说熊荆表示同意,让人请田合、魏间忧下去休息。两人走后,帐内的将率也退下。斗于雉道:“若齐魏可救赵,此大善也。”

“此时救赵……”郦且懂斗于雉的意思,可想到赵国现在的局势,他不抱什么希望。“王剪破赵,分数军直下赵国腹心之地。如今之赵国,燕、代以南,仅邯郸数城独存,救之何益?当使两军西至南阳以助我。”

“助我最好,可如今舟楫皆在旧郢,陆路至此需二、三十日,且粮秣输运无着。”熊荆道。大司马府一开始就没有将齐魏两军纳入计划。“最多是十万魏军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