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刺杀之事不可泄,因此凡是参与此事的,家眷都在咸阳为质。田光身死,他的家眷是否扣押在咸阳已经没有价值了。按下此事,燕丹问道:“以君度之,此事何时可成?”
“三年可成。”荆轲之言让燕丹惊讶,他问的是何时,荆轲说的却是三年。
“不可。”燕丹连连摇头。“秦王心切,三年方刺李牧,必怒也。”
“太子当知李牧乃武将,据闻娄烦之胡为其亲卫,旁人不得近其十步。轲之剑术,必要十步,非距十步,刺不成也。”荆轲已是深揖。“轲身死无憾,只忧误太子足下复国大事。”
“三年太久。”燕丹仍然摇头,三年还是四年他是不在乎,但赵政非常在乎。楚国崛起,四国合盟,他现在急于灭赵。如果不抢在秦军灭赵前刺杀李牧,因此亡赵,祖庙盟誓定将无效。“期年之后,不过十月,必杀李牧。”
秦历以十月为岁首,等于说现在已经是秦王十六年,明年十月起才是秦王十七年,后年十月起是秦王十八年。而以关东诸国之历,今年、明年,后年(十月之前),这已是三个年份。
燕丹说的时间与荆轲心里预计的时间相差并不远,他再次深揖,道:“敬诺!”
“善。”燕丹呼了口气,为示亲近,他在荆轲的肩膀上拍了几拍,道:“君今夜便赴赵营。”
“如此说来,秦人畴骑无可御之?”夜晚的幕府灯火通明,李牧看向麾下诸将。前日的交锋赵军未能得到什么便宜,最可惧的是秦军畴骑。虽然畴骑负重跑不快,可一旦他们冲起来,赵军士卒即便手持夷矛,也很以难抵挡这种山崩地裂的挟矛冲锋。
“畴骑冲阵之法,乃学自楚人。”狐婴去年赴楚,曾特意要求见识楚军重骑冲阵,并希望赵军也有如此铁骑。可惜的是,楚军虽然‘倾囊相授’,赵军骑兵似乎怎么也学不会。
“嗯。无可御之?”李牧目光从狐婴看到司马尚、又从司马尚看到骑兵将领楼厉,最后看到率领赵军重骑的马卫。“若无可御之,再行出战,我军必败。”
“楚将曾言,重骑摧阵,乃楚王观海时悟得。海潮连绵不绝,怒击礁石,柔若水者亦可破天下至坚。喻之军阵,重骑之列乃海潮也,步卒之阵乃礁石也。重骑冲阵不成可退之左右再击,步卒受其重击却不可退之左右再行列阵……”
马卫随狐婴一同赴楚,不过他只知道重骑作战的原理,并不知道如何训练战马、练成队列。实际战术水平和秦军畴骑相仿,都是一窝蜂的冲阵,冲不进就打马回转。关键是秦军畴骑众多,哪怕是一窝蜂的冲阵,也足以让士卒惊骇,从而击破军阵。
“或可以弓弩射之。”司马尚想到了一个办法。“楚军重箭七十步可破皮甲,我军据上风,八十步或破之,再战当使弓弩手立矛阵后,畴骑冲我,射马而不射人,马惊,畴骑自破。”
“善!”最忧心的畴骑可以抵御,李牧再也没什么担心的了。
“我军重箭几何?”司马尚又问狐婴。赵军用的全是两翼轻箭,四国中唯楚国箭矢最重。
“上月便已运来一百万支,弓手恶其太重,至今未用。”狐婴摇头苦笑。
“传令,明日再战各尉……”李牧正下令要各尉弓手更换楚国重箭,帐外忽然一声急报,军吏喊到:“禀大将军,秦营有人逃至我军。”
“秦营有人逃之我军?”李牧不解。秦军逃卒不时出现,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奇怪的是事情会禀报上来。“此事为何报于幕府?”
“禀大将军,此人言乃是卫人荆轲,窃得秦军之秘方逃至我军。”深夜为了一个秦军逃卒而惊动主将,军吏也有些不安。他说完见李牧、司马尚、狐婴都未出言,只好退走。
“慢!”狐婴轻笑,“其人既言窃得秦人之秘,还请大将军一见。”
“大战在即,此人必是秦人死间无疑,何须相见。”司马尚根本就不相信什么窃得秦人之秘。“请大将军杀之。”
“见有何妨。”狐婴最喜欢斗智,他不相信秦间能跳的出自己的手掌心。
“召…卫人。”李牧犹豫了一下,狐婴既然想见,那他就见一见。
既然入赵刺杀李牧,自然要有一套可靠的说辞。如何窃得秦军之秘?又如何逃出秦营,甚至如何进入秦国都要有毫无破绽的理由。这一点在国尉府的编造下,荆轲已经背得滴水不漏,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入幕府他就遇到了一个熟人。
“是你……”幕府里的一个剑士看到荆轲大吃一惊,荆轲这时也心中巨震。他记得这个人,当年在邯郸他曾与此人数次相博,某次争论剑式时被其怒叱,嘿而逃去。
“鲁勾践,你识得他?”李牧身边有楼煩亲卫,也有赵国剑士,鲁勾践就是赵国剑士首领。
“禀大将军,”鲁勾践目光一直盯着荆轲,“此人昔年曾在邯郸与小人击剑,因为其剑式不正,为小人所怒叱。习剑少有儒雅之人,儒雅之人剑式正而不邪……”
“禀大将军,荆轲乃卫人,卫为秦所灭,故恨秦不已,苦练剑法。轲之乡人为秦将赵完之妾,受其所荐,做了赵完舍人,这两日秦大将军杨端和聚将议战,轲窃闻后趁隙奔入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