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使臣陆茁,向印度国皇帝敬献国书。”议事厅内,贰摩提坐在祖父的位置上,亲手接过陆茁献上的国书,又让宫廷官收纳陆茁献上的国礼。
国礼极为隆重,光丝绸就有千匹,又有宝刀、瓷器、漆器、纸张等物。议事厅内的群臣顿被礼物吓了一跳,千匹丝绸在华夏不过两千多金,到了印度价值却值一亿多银帕那。孔雀帝国缺乏黄金,故而官定金银比价为1:35而非西方诸国正常的1:12\13。即便如此,这些丝绸也值一百六十多万金帕那,换算成楚国爰金,大约是两万两千多金。
礼物如此之重,贰摩提惊得从王位上站了起来,目光不敢置的信在读礼单的宫廷官和陆茁之间游移,大廷里的大臣们看陆茁的眼光也从此前的怀疑也变成现在的凝重。
陆茁心里苦笑。在阿拉干库兰的时候他就知道丝绸的贵重,一匹丝绸在阿拉干库兰可以卖到购入价格的四十倍,印度靠北,与粟特人通商,价格自要低一些,大约是三十倍。
送这么一份大礼给印度人当然可惜,然而在华夏列国,送给君王的国礼本就是这么多,当年楚齐联姻,齐国公主嫁妆里光锦绣就有五千匹,还不包括其他价值更高的练茈和緺绥。按照市令不疾的主意,礼单已经把丝绸减半,可仍然让印度人惊讶——如果楚尼人能早来一、两年,再多送两次礼,太子也没必要因为四亿银帕那的布施将天爱喜见王软禁了。
“鸩罗克,马上布置无忧宫,楚尼使臣需要入住。”贰摩提立即吩咐左右,他的决定让大臣们再度吃惊,可想到这份价值一亿多银帕那、几乎相当于帝国岁入二分之一的的国礼,即便让楚尼使臣入住皇帝的天爱宫,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
“尊贵的使臣,你需要什么?”来而不往非礼,贰摩提随后看向陆茁,这样一份国礼,他真不知该如何回谢。
潘地亚来的通译对楚尼人大手笔并不吃惊,因为他们赠送给潘地亚女王就有八百匹丝绸。两次翻译之后,陆茁道:“太子足下,鄙邑粮秣不足,需要稻米;衣料也不足,需要棉布。足下若能以此回礼,鄙邑楚王必然大悦。”
“稻米?棉布?”贰摩提闻声失笑,这两样在印度都是最平常、最低贱的东西。“我担心贵国的船太小,装不下那么多礼物。”
“太子足下误矣。楚国之海舟大、且多,足下一时未见而已。”陆茁坚持道,“山鬼号不过是出使海舟,而非运货海舟。运货海舟五倍于山鬼号,有数百艘之巨。”
华氏城越来越近,码头外一艘镶满金箔的印度船出来相迎,等到山鬼号落锚抛缆,太子贰摩提突然出现在码头上,这顿时引起人群的一阵波动。贰摩提虽是太子,实际上已代孔雀王执政,亲自出迎表明了帝国对楚尼国使臣的重视。
蠡响鼓鸣,几个金盘被奉了上来,鲜花、铜镜之外,还有金盒、金瓶,以及折叠整齐的白棉布,随同的印度大臣用动作表示这是洗浴的,陆茁欣然受之。等他洗漱完要下船的时候,码头上又上来一个人,经过两次翻译,文书易道:“太子贰摩提请登舟一观。”
山鬼号是少司命级的第三艘,在楚国海舟中是最小的,然而就是这么一艘小船,贰摩提还是震惊于它的巨大和坚固。印度船极为简陋,船体不是靠糖纤维粘合就是靠绳索扎系,按照罗马历史学家普林尼的说法,最大的印度船不过七十五吨。这虽然并不符合实情,但榫合(连接)、捻缝工艺决定印度船很难造的很大。
印度船如此,波斯船也是如此,全是缝合船。直到中世纪的阿拉伯人,《一千零一夜》里辛巴达航海依旧是缝合船(全船没有使用一根铁钉,靠长达六百四十公里的椰棕绳缝合而成)。
与南方的羯陵迦、朱罗、折罗、潘地亚这些航海传统王国相比,孔雀帝国虽有一支像模像样的海军,实际舰船也不过是一些弱化版的旧式大翼战舟。以这些战舟的战斗力,楚国商船队完全可以在印度沿海横冲直撞。
“有请太子足下。”楚国海舟的技术价值熊荆出发对陆茁详细讲解过:其一在导航技术,其二是帆缆技术,其三才是海舟本身的建造技术。印度太子要登舟一观,他只能接受。
栈桥早已搭好,贰摩提上来的时候,陆茁率领众人向他揖礼。以华夏的标准而言,太子贰摩提是个标准的蛮夷。他大约三十多岁,头上缠着白色鹿皮,以金玉为饰,身上穿着一件印度人常穿的棉布做的长度至膝盖的紧身衣,一块精致的绣锦斜披在肩上,按照市令底下丝绸商人的判断,这是块出产于楚国的文绣,脚上是一艘白色的鹿皮履。
这些是陆茁等人看得懂的,看不懂的却是贰摩提耳朵上的耳环、眉心中间的印记、点了药膏的眼眶、摸了朱红的嘴唇,以及脸上白色的铅粉。化妆使得这位太子像一个宫廷寺人,华夏好男风的贵族们喜欢他们的男宠像女人那样打扮,可密密的胡须又显示出此人并不是一个寺人。
嗅着贰摩提身上的香水味,陆茁等人的第一反应是怪异。不过在贰摩提其随从看来,楚尼国的使臣让人有些微微失望。楚尼是一个面积庞大的王国,可为什么该国使臣的肤色并不白皙?难道不是只有白人才能建立伟大的国家吗?
种姓制度的印度对外邦交中,情不自禁的会把种姓制度带入自己的观感。对西方本就是白人统治的波斯、埃及、塞琉古——人类历史深受里海附近原始印欧人(因为元首的锅,雅利安人在二战后改称为原始印欧人)的影响。
原始印欧人进入欧洲,在东南欧被称为希腊人、在意大利被称为拉丁人(罗马人属于其中一支)、在西欧被称为凯尔特人,在北欧被称为日耳曼人(现代西方人之祖);原始印欧人进入亚洲,在小亚细亚被称为赫梯人及律底亚人、在伊朗高原被称为米底人及波斯人、在印度因为人种的差异,成为种姓制度的根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都是原始印欧人,首陀罗(当地土著)可能是尼格罗人,也有可能是僧伽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