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如此。”孟昭深深点头。“楚国惜败于垂沙,俱因怀王背齐而事秦。齐,仁义之邦也,秦,虎狼之邦也。齐国孟尝君遂举三国之兵大举伐楚,当是时,秦背楚,亦伐楚国,故败焉。今大王受奸人受惑,不行仁义,放纵武夫,此亡国之道也。”
“新闻!新闻!齐人和楚了!齐人和楚了……”廷外传来报童的喊声,兰台文士学子众多,报童已经是蹲点销售,一到新报就会叫卖。
“齐人和楚了?大善也。”大楚日报虽然胡说八道,可因为有飞讯,新闻还是很准确的,中廷里近百名士子闻言后争相出廷下阶,抢着去买报纸。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孟昭还在倾情论说,谁想士子门不是出廷去买报纸,就是在小声议论齐楚盟和之事,除了刚才问‘真如此乎’的学子一直看着孟昭,其他人已无心听他的言论,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孟昭强打精神继续论说,旁侧的吴宣小声对浮邱伯道:“我等也应办一份报纸。昔时士人皆以圣人之言为圭臬,报纸一出,连童子都信之笃深。若无报纸,百姓不可教化也。”
“印书之器乃楚国至宝,岂能轻授予他人?”浮邱伯既是楚国的朝臣,也是学宫里的大夫。楚王虽然‘赶’走了荀子,但他的弟子仍在楚国为官为师。
“鲁宋之地多巧匠,何不能自造印书之器?”吴宣道。“此器之重,重于泰山。”
“亦不可。”浮邱伯到底精明一些,“本月,王诏颁专利之法,造纸之术、印书之器皆属专利,私造乃犯盗窃之罪,徒十年、罚千金。”
“不仁至斯,苛政猛于虎也。”吴宣悲叹了一句,觉得整个世界都是昏暗的。
“不然,专利仅六十年,六十年之后即公诸于众,人人可造。”浮邱伯之言总算给了吴宣一丝安慰。“亦可如赵人购钜铁之术那般,我等出巨金相购,付专利之金即可。”
“亦是苛政。利民之术当天下共有之,岂能任其牟利六十年,此民之贼也!”吴宣大摇起头,这时候出廷买报的家仆递上来一份大楚新闻,第一版版首便是:齐人欲与我和,楚国或成最大赢家。
同样一份大楚新闻拿在手上,不过这是前太宰沈尹鼯,和他人不同,看到齐人欲与楚和这几个大字,他看都没看,便把报纸仍在一边。
“齐国和我,乃秦国不伐我之故;秦国不伐我,乃华阳祖太后寝疾之故。祖太后乃我楚人,秦王至孝,故不伐楚。屈光若如其先祖,便不该索三万金,而应将穆棱关据为己有。”
沈尹鼯言语里有着深深的不甘和挖苦。他做了二十多年的楚国太宰,现在倒好,冒死扶新王登基,结果却是他不再任太宰,仅仅是个无所事事、日日坐冷板凳的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