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赵两国,铺车相依,唇亡齿寒。秦国攻我,赵国已出兵,秦国攻赵,我楚国自当相救。诸次合纵,皆因各国存私念、贪小利而攻秦不得。昔蓝田之战,我军久攻必可拔下咸阳,然韩魏两国受秦人之说因而袭我,大军不得不退走。今韩魏两国言及此事,自是痛心疾首,当年若不是韩魏为秦人小利所动,怎会有今日之难。”
蓝田之战乃楚国为丹阳战败进行的复仇之战,其时秦军攻齐,国中兵力不足,若能久攻,说不定真就拔下了咸阳。这是秦国距离灭国最近的一次,因而楚人每每提起,皆不甚唏嘘,韩魏提起,则是懊悔连连。沈尹鼯知道大家心里想什么,特意提起此事,好使众人反秦盟赵。
楚秦数百年姻好,皆葬于因张仪所欺、楚怀王怒而发兵的丹阳之战;而楚国的劫难似乎也由此开始,垂沙、鄢郢,每战都是亡人失地、狼狈不堪,迟至今日,居然期盼赵国出兵相救。
“臣请大王召秦使相谈再做定夺。”众人心中全是对秦人的仇恨,这时候宋玉说话了。
“正是。还请大王召秦使相见再做定夺。”昭黍也道,这样的大事他素来慎重。
“臣也请大王召赵使相见。赵国此次出兵二十万救我,当先召赵使。”箴尹子莫也道,他和沈尹鼯一样,皆以为楚国当盟赵。
“臣还有一事。”子莫说完又道:“文学侍从之试定在明年仲春,然臣闻大王不欲……”
“文学侍从只言歌赋,于国何益?”熊荆将他打断。“大争之世,何国以歌赋攻城略地?不佞以为,今后我楚国取士任官,当从军阵前三排遴选。”
“大王,如此遴选,与、与……”子莫本想说与礼法不和,但大王那日一句‘我蛮夷也’石破天惊,礼法已然无用,他‘与’了半天最后只好抬出先祖,“……与先祖之制不合。”
“史卿,此与先祖之制不合吗?”熊荆笑着问向右史,这个问题他最有发言权。
“先君武王、文王之时,非有战功子弟不可任官,”这个问题熊荆之前问过,右史如果改口就是欺君,再说这都是事实,先王诏令、典籍、史书皆有记录。“先君若敖时,朝中职官多是军中将吏,又若……”
“好了。”熊荆示意右史不必说再说,越往前说连楚王自己都是军中将领,朝中除了巫师,其余全是军人。“我意已决,今后楚国任官,必从阵前三排遴选。此举非是不佞想重用庶民,而是欲使我公族子弟弃文好武。请左徒、大司马思量应该如何遴选。”
熊荆之意,乃是转变公族子弟风气,好让他们弃文从武,并非要以贱代贵。淖狡对此完全赞同,昭黍虽守旧,可任用的仍是贵人子弟,倒也没有太多反对,毕竟昭氏人才辈出,文武皆有。沈尹鼯、宋玉、子莫、左右史官则不情不愿,他们是文臣,子弟亦不习武,楚国选士之策说变就变了,瞬间根本接受不了。
“大王,大争之世,公族子弟自当弃文从武,然诸子弟习文久矣,贸然改之,恐生变故。臣以为,或可逐年减之,十年后不再有文士之选。请大王三思。”进谏的是琇尹孙余。今年举国大战,虽是丰年,一些稻粟至今仍为收割,不过这是少数,大部分粮食都已收割入仓。正因如此,刚才熊荆特别夸赞了他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