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萧靖走远了,他陶醉地嗅了一下满屋的书香,嘴里发出了一声长叹:“年轻人,还是要多读些圣贤书啊……”
出了门,一脸不爽的邵宁恨恨地道:“咱就这么走了?”
萧靖瞥了他一眼,道:“那依着你该怎的?进去打砸一番,再一把火烧掉?”
邵宁其实很想这么干。可是他也知道,开得了书铺的,谁没有点士子或官场的人脉?
成本、风险,还有人的观念。
这三道难题就像是大山一样横亘在萧靖面前。来之前,他也曾想到了各种困难,可他没想到双方的沟通竟已到了鸡同鸭讲的地步。
除了这,还有另一道难题,那就是印刷的方式。萧靖原以为大瑞朝会有所不同,谁知,事情和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即便活字印刷技术已比较成熟,工坊里的主流依旧是雕版印刷。
读书人要看的是各类经典,只有这些书才有销路。书商们不会做赔本买卖,当然要在上面下足力气。
若用雕版印刷,只需将书的各页分开雕好,之后便可使用很久,反复印刷。若不计雕版本身的损耗,几乎一劳永逸。
若世间有新书、名集问世,他们也只需要重复这一过程,便稳赚不赔。如此,谁会有把活字印刷发扬光大的动力?
可是,报纸又怎么能指望雕版印刷!
记者采写了稿件,编辑部选好内容做了定版,然后等着匠人慢慢雕刻?
待雕好再交付印刷,新闻都变成了旧闻。不仅在事发地变得尽人皆知,也早就过了热度,还做个毛线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