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

明末之虎 遥远之矢 4369 字 9个月前

流寇东渡黄河后,是如何攻城掠地,又如何屠戮军民,以及如何一日千里横扫明朝北方,在这不再赘述了。

且说曹化淳等人,一路快马加鞭赶往山东,十天后顺利到达济南,与坐镇于地的李啸手下第一赞画陈子龙见了面。

陈子龙热情款待了曹化淳一行人,并给每人丰厚的行赏,让曹化淳等人皆是十分高兴。在象征性的宣谕之后,曹化淳随及提出,要乘李啸的水师舰只,前往清境去向李啸亲自宣谕,当面加封其为唐王。

曹化淳这个要求,让陈子龙不觉面有难色。

因为此时海面尚未完全化冻,而山东当地的舰只,皆已被李啸抽调去北征清境,自海面结冰以来,一直尚未返回。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他只能好言劝慰,告诉曹化淳等人,若要去辽东,只有等到海面化冻,方可行船。

当然,陈子龙向他们表示,会先飞鸽传书给沈阳的唐军密哨点,再由他们辗转联系李啸,让李啸接到消息后,便立即做准备,迎接皇帝圣旨。

听了陈子龙的话语,曹化淳十分无奈。却也没办法,只能在山东暂住,耐心等待辽东那边的消息了。

陈子龙的飞鸽传信,在数天后被沈阳的唐军密探头子郝泽仁收到。只不过,此时,因为豪格与多尔衮尚在内斗当中,盛京城外各条联系渠道,皆被多尔衮切断,让郝泽仁无法向驻扎在海城的李啸,及时送出这条消息。

直到清庭内部斗争缓和,豪格与多尔衮二人合流,共同推举顺治皇帝为清廷之主后,盛京城才重新获得与外界联系的机会。唐军密探头目郝泽仁,才得以派出手下密员,赶紧把这条消息向李啸禀报。

令崇祯皇帝以及曹化淳等人皆没想到的是,李啸收到这条消息后,反应却是十分淡漠。他对自已将被朝廷升擢为唐王一事,并没有太多的欣喜,也没有多加理会。

因为现在的李啸,对崇祯给予的这些虚浮无实的爵衔,已然十分看淡,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以为意。

他现在最为关切,正全力谋划的,是下一步要如何进一步对清廷发动进攻,最终最大程度地削弱满清,同时让自已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对于曹化淳一行人,李啸打算,先让他们在山东呆一段时间,等开春化冻,自已的舰只重新返回山东装载粮食、辎重、军械等物时,再顺便把曹化淳他们载过来,满足他们当面宣谕的要求。

看上去李啸这般冷淡做法,仿佛他对现在的西北局势,并没有太多了解,但真实情况其时并不是这样。

李啸现在,已然从郝泽仁处,知晓李自成在陕西打败了孙传庭部兵马,并建立了大顺国的消息,这个消息传来,令李啸原本的好心情,为之一窒。

他几乎下意识地想到,李自成在建国后,定会大肆派遣兵马,东渡黄河直取京师,这样一来,在自已不及回防的情况下,明廷危矣,崇祯危矣。

加封李建泰为督师的同时,崇祯又给李啸下达了升擢他为唐王的圣旨。

按说,明朝现在其实已有唐王,即在南阳的唐王朱聿鏼。(注: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唐王,即后来成为隆武皇帝的朱聿键,因不守祖制擅动兵马之罪,此时正在凤阳的宗室大牢中吃牢饭,其王爵由其弟朱聿鏼继承。)。

但崇祯为了拉拢李啸,考虑到曾封李啸为唐国公,其部下也一直被称为唐军,故干脆成人之美,把现在的平辽王李啸,给加封为唐王。

至于朱聿鏼,则是转封为秦王。反正原本的秦王一族,已被李自成全族灭尽,现在转封朱聿鏼为秦王,也不会有任何人提出反对意见。

加封李啸为唐王的这道圣旨,由崇祯亲自撰笔,写得极长。这封圣旨,仿佛加封李啸仅是次要之事,反而是更多地是吐了崇祯内心,那无限的悲凉与无奈。

“……朕仰承天命,继祖宏图,自戊辰至今甲申十有六年,未能修德尊贤,化行海宇,以致兵灾连岁,民罹水火,皆朕之罪也。至流寇,本我赤子,窃弄兵戈,流毒直省。朝廷不得已用兵剿除,朕心实痛,复之何言……“

”国朝至今,各省流贼,本为安民,奈何化贼寇,荼毒天下,岂非皆朕一人之过乎?朕躬不省,德行不昭,上愧先祖,下惭黎庶。天下百姓何辜,生受此刀兵之灾,其惨何如?朕每念及此,心下悲戚,又何以言之……“

“……然平辽王李啸,既为乘龙驸马,又是帝室一家,扬国威于鲸海,毙鞑酋洪太;立殊功于清境,复辽中旧土。兵锋所至,鞑虏为之胆丧,劲旅远征,漠北皆是拜服。诸般奇功,彪炳殊卓,岂可一言尽述?朕每闻奏报,皆不胜欣然之至矣。李啸奋武以求治,实赖股肱之任臣;拜手以陈谟,必恃朝廷之倚柱。扶乱戡乱,纷列高功而谁何;为王行驱,赓歌国朝之荣光。……“

”……朕却嘉贤不避亲,乃再效皇祖有功必赏之遗命,茅土分颁,作藩屏于帝室;桐圭宠锡,宏带砺于王家。嘉玉叶之敷荣,恩崇涣号;衍天潢之分派,礼洽懿亲,盛典酬庸,新纶命爵。兹特加封李啸亲王爵衔,升授唐王,加授太子太傅,其部有功将士,皆付有司从优叙议。朕锡之敕命于戏,体国经野成荡平之。冀我干城之将李啸,威振夷狄,深眷元戎之骏烈,功宣华夏,用昭露布之貔熏。暂锡武弁,嘉乃丕绩,戮力中兴,以洽朕之荷望矣……”

”……今陕甘板荡,流贼窃据,擅自伪国,朕心之忧,何以言表!今令唐王李啸,代朕亲征,鼓联忠勇,表扬节义,奖励廉能,选拔雄杰。其骄怯逗玩之将,贪酷倡逃之吏,妖言惑众之人,缺误军粮之辈,情真罪当,即以尚方从事。行间一切调度赏罚,俱不中制。……“

”……望唐王此征,劲兵出剿,戈矛为厉,贼寇雪消,歼渠宥胁。除贼真除,若有其降,一人勿得妄杀;抚则真抚,投戈散遣,万民从此安生。……“

”……以吾唐王忠猷壮略,品望夙隆,办此裕如,特兹简任,告庙授节,正阳亲饯。愿卿蚤荡妖氛,旋师奏凯,天下靖宁,鼎彝铭功。有功内外文武各官从优叙赉。朕乃亲迎庆赏,共享太平。预将代朕亲征安民靖乱至意徧行示谕,咸使闻知。特谕,钦此。”

这封长长的加封圣旨写完后,崇祯加盖龙玺,便命太监曹化淳亲携此旨,立即,前往山东宣谕。

本来,现在李啸远在辽东,朝廷若是想要快速送达,就要立取派人从天津卫渡海前往,这是最为快捷的方法。但崇祯考虑到,现在海路不靖,既有清廷水师为阻,又有大批海盗沿海劫掠,而朝廷自东江镇覆灭后,已基本无水师可用,故为安全起见,不敢让曹化淳等人擅走海路。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加封亲王,乃是极其郑重极其正式之事。李啸虽是驸马,但毕竟是异姓,非同宗室,这种大明开国至今,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荣宠,当然不能随意安排。

所以,崇祯最终选择了更加得体的方式,那就是,先派曹化淳前往山东宣谕,再从山东之地,搭乘李啸的水师舰只,再度前往辽东宣旨,这样的话,既使宣谕更加正式,也能让路途有安全保障。

只不过,令崇祯万万没想到的是,曹化淳前脚刚走,仅仅第二天,就从西北传来了噩耗般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