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横行队中,共有5甲战兵,包括队长副队长,共102人。这些新补充的甲长副甲长,全是由上次作战英勇的横行队员担任。
而枪兵与盾兵的缺额,则从这段时间训练中,被掳男丁组成的新兵中的优秀者里挑选。
李啸只从这些人中挑选新兵,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毕竟杜少如部军兵,可以作为辅助,自已却不可把他这点兵力给全部吞没,毕竟杜少如军职还在自已之上。若要强吞,自已这般以下犯上的难看吃相,怕要让宣府一众将领恨之入骨了。
李啸对这些恶习累累的杜少如部军兵,在心里其实还是尚存疑虑,当日李啸出堡与鞑子作战,之所以还留了两队枪兵在堡内,主要原因,也是怕这些杜少如部军兵,趁自已率军出战时,在堡内作乱断自已的后路。
而那些本堡民户新兵,原本李啸就是打算将他们作为临时辅兵,这些人,家属与亲戚都在当地,战后也不可能跟随李啸离开,所以自然不是李啸重点考虑的范围。
况且,从那些由被掳百姓组成的690人的新兵中,挑选空缺的几十名人选,实在也是绰绰有余。
到现在为此,李啸并没有象以前一样,急切地把这些新兵都补入战兵队伍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武器缺乏。
金家庄堡内的铁匠铺子规模实在太小,又因缺乏原材料,无法大批量地制造符合李啸军制式规格盾牌与长枪。现在张铜柱他们做的最多的,便是修补损坏的盔甲与长枪大盾之类武器。
只能把那些牺牲军兵的武器与盔甲,以及修好的相关武器给入选的新兵们。
入选加入枪盾兵的新兵们兴高采烈,而没有入选的新兵脸上则是羡慕与失落交织的表情。
更失落的,则是那些堡内新兵与一部分杜少如部军兵,由于每天监抚司人员的强化洗脑,以及李啸军此次对鞑子的大胜,他们中很多人,已把李啸看成救世主一般的存在。
不少人以为,可以用努力训练来打动李啸,却没想到,自已根本没有入选战兵队的机会。
李啸其实也注意到他们这些人的表情。
不过没办法,李啸现在既不可能让他们真正成为李啸军的一员,也没有那么多制式武器来装备他们,只能优先顾着自已的直属军兵了。
当然,李啸也给了他们一点希望。
那就是,虽然他们没能入选李啸军,但只要到时努力杀敌,奋发效力,李啸绝对会一视同仁,同样大加赏赐与抚恤。
李啸这道说明,让这些军兵的心情重新振奋起来,训练亦是愈发刻苦。
李啸原本以为,这样的日子还会这般平静地过下去,就没想到,就到第二天傍晚,一个突发消息传来,让他大为震惊。
这天傍晚时分,李啸全军正准备收队之际,金家庄堡角楼上警备的堡兵,看到两名身插背旗的明军骑兵,向金家庄堡拼命纵马而来。
李啸急急奔上堡门望厅之时,两名骑兵已疾速冲至堡门外。
他看到,这两名骑兵,甲胄散乱,背旗歪斜,脸上满是血渍与泥尘,两人冲到堡门外,人与马皆已是疲惫不堪。
那两匹马全身是汗,口边吐出白沫,显然体力已到极限。马上的骑兵,皆是累得直不起身,大口喘气不停。
“你们是哪处军兵,速速报来!”一名堡兵大声问道。
“我等是入援小白阳堡的辽西明军,快开城门,我等有紧急军情,要禀贵堡守将!”一名骑兵边喘气边大声嘶喊。
辽西援军?
竟是祖大乐,祖宽他们?
李啸大惊,连忙令堡兵放其入内。
砰地一声,堡门打开,二骑飞快驰入,随即翻身下马,向正端坐于高台上李啸伏跪奏禀。
“本官是千户把总李啸,现任这金家庄堡守将,尔等有何紧急军情,速速奏来!”李啸平静说道。
“禀李大人,二十天前,由副总兵祖大乐大人率领我辽东前锋营三千兵马,入援这龙门卫小白阳堡,与那龙门卫指挥使杜大人,合兵守卫此地。今早得到消息,说是从东路有批粮食押送到龙门卫。故龙门卫指挥使杜诗大人,请求我祖总兵派出援军前去北路边境,以接应护卫粮队。祖总兵同意了,便率1000名入援军兵,沿南河东去,准备接应粮队。只是不曾想到,竟在路上突遇得大股鞑子军兵,全军猝不及防,乃临河结阵,与之拼死作战。鞑子阵战精锐,我军不敌,死伤惨重啊。”一名骑兵说这里,脸色隐现痛苦之色。
李啸脸色大变,旁面几名将领脸上,亦是满满的震惊之色。
这是怎么回事?
按正常的明末历史记录,此时的大股鞑子,皆在山西大同一带,一直要到月底之际,才由皇太极统率大军返回宣府,并在攻克万全左卫后,从宣府西路尚方堡处出关而去。
怎么现在在这北路与东路的边境相交地界,却有这么大股的鞑子出现?
“大人,祖总兵见情势危急,连忙派出数骑前往附近军堡求援。我两人被派往贵处,另有两名骑兵派往驻守雕鹗堡的祖宽将爷处。”见李啸一脸惊愕之状,另一名骑兵紧接着说道。
李啸心中一动,原来,祖宽现在正驻守于雕鹗堡,却是离自已这金家庄堡颇近,不过在东边三十多里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