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
新任大内总管刘喜,手里拿着一柄拂尘,双目微阖,看着自己的脚尖。而身前三丈处,黄子澄正长篇大论的说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大道理。
皇帝并不好当,尤其对性格还有些懦弱绵软朱允炆来说,当皇帝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之前的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就是这个天下的实际掌控者,可那个时候他的皇爷爷还在,他坐起事来心里面底气十足。可如今皇爷爷去了,他必须依靠自己的时候,再面对满朝文武,他总觉得有些底气不足。
面前黄子澄的一番滔滔不绝其实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燕王三子来京吊唁是尽孝道,虽然燕王有谋反之意,但出于对孝道的尊重,朝廷便必须将燕王的三个儿子放回去,不然便是玷污了他们的孝道,朝廷也必将失去天下大义,这对未来起兵削藩不利。
对于黄子澄的话,朱允炆心中并不是很认同。经过多年来徐如意灌输的毒鸡汤,他早已经不是历史上的那个政治小白了,只是出于对黄子澄天生的畏惧,让他有些纠结不知该如何反对罢了。
“陛下,对待燕王三子,朝廷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礼仪款待也不能有任何错漏,不然必将被天下人耻笑,将来又如何能够携大义而兴王师?请陛下三思。”黄子澄说到这里,深深一拜。
“黄卿家所说之事,朕会好好考虑,请黄卿家放心。”朱允炆身心俱疲的挥了挥手。
看黄子澄山呼万岁之后退了出去,朱允炆身子向后一靠,瘫坐在龙椅上。
“陛下,听厌了吧。”刘喜轻声说着,倒上了一杯热茶递到朱允炆的身边。
朱允炆结果茶杯喝了一口,随即又放在了桌上。但紧皱的眉头却渐渐的舒缓了许多。龙井茶,里边还加了些绵白糖。苦中带甜的清香让他的心平静了许多:“还是你贴心,加的糖不多不少,正好。”
“陛下。”刘喜微笑道:“朝中大事奴婢不懂,但看着陛下整日里皱着眉头烦心,奴婢的心里便不是个滋味儿。奴婢没什么本事,也只能帮您倒杯甜茶了。”
“唉。”朱允炆叹了一声。刘喜的话说的他心中一暖。
大殿上一时间沉静了下来。良久,朱允炆睁眼道:“刘喜,去问问,如意还没来吗?”
“是,奴婢这就去问。”说着话,刘喜就走了出去。可巧,一出殿门,正好看到徐如意一身锦袍,迎着艳阳走来。
“督公。”刘喜低声道:“黄子澄想让陛下在燕王三子吊唁过后将他们再放回去。语气咄咄逼人,让陛下心中不悦。”
“陛下有说什么吗?”
“黄子澄在的时候,陛下什么也没说,只说要考虑。”
“嗯,我知道了。”徐如意点点头,两人向殿内而去。
“陛下,奴婢一出大殿,正好和如意公公打了个照面。”刘喜来到朱允炆身侧,笑道。
“奴婢徐如意拜见。。。”徐如意话没说完,就见朱允炆睁眼笑道:“快起来吧,不是说了吗,没有外人在,你我之间还如往常一般。”连连挥手:“赐座,快赐座。”
不一会儿,一个小太监搬来一把椅子,让徐如意坐下。
徐如意想了想,开口说道:“陛下,看你眉头紧皱,似乎有些烦心事?”
“别提了。”朱允炆抱怨道:“之前四叔不是派了他的三个儿子来京里吊唁皇爷爷吗,算算路程,明天差不多就该到了。朕原本在考虑要不要借机将他的三个儿子扣住,今天早朝后和稍微试探着和黄卿家提了一下,没想到他就给朕天南海北的说了一通,从尧舜禹汤一路说到周吴郑王。什么有的没的都扯了出来,好家伙,连口水都没喝,一口气说了快一个时辰。意思就是一个,必须将燕王三子放回去,不然就是无道无德。”
听朱允炆的一通抱怨,徐如意差点儿没乐出来:“陛下,那姓黄的好歹也是你老师,怎么在你嘴里和那个说书的快嘴鱼似得。”
“别别,他俩可没可比性。”朱允炆和徐如意待得久了,嘴也损的很:“不信你看着,把黄卿家扔到茶馆里,他能挣到一文钱都算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