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廷议东厂 下

厂公为王 徐猫儿 2237 字 7个月前

文官们见朱元璋不说话,再度叩首呼喊:“请陛下三思。”

朱元璋脸上不悦之色愈发明显。

没有人注意到,玉阶之上,面容苍老的老张,嘴唇正在微微颤动。

“陛下!”群臣之中,一人猛然开口打破了僵持:“臣左佥都御史魏直信肺腑以谏,自古阉宦为祸不知凡几,若予以侦缉之权,必然流毒无穷,天下不复安定以。朝中众臣亦将人心惶惶,无心事事。更何况,阉宦者,身体残缺,心思阴骛,不读书,不识礼,又如何能署理东厂?”

一番话,将太监扁的一无是处,归纳起来就是他们没能力管理好东厂,到时候说不定会惹出乱子来。

魏直信话音刚落,又有一人也出声拜道:“臣刑部左侍郎冯常耀,有一事不明,烦请陛下指教。”

“讲。”

“陛下意欲设立东厂,不知是想以宫中宦官署理日常事务,还是只由宦官联络皇宫内外,传递消息?”

冯常耀的问题大有深意,群臣之中只有聊聊数人听懂了其中的含义,却都莫不做声,装作不知道的样子。

朱元璋眼中一亮,随后“哈哈”笑道:“冯爱卿问得好,倒是朕之前没有说清楚。朕设立东厂,确实只是想让宫内宦官往来联络,真正做事的却不是宦官,众爱卿不必忧虑。”

朱元璋欲盖弥偿的解释,却让群臣都回过味儿来。联络皇宫内外,说白了,就是向东厂传递皇上的意思呗?意思和旨意不同,两者的区别很大。虽然都是皇上的命令,但旨意是皇上写在黄绸上,有据可查的;而另一个,却是无据可查,除非当面找皇上对峙。让宦官转达皇上的意思,这不就是和让宦官管理东厂一样?而且朱元璋刚刚这么一说,以后东厂太监说的话就有皇上背锅了,隐然将锦衣卫都压过一头!

想明白了这一切,黄子澄很恨的看了一眼冯常耀这个“马屁小人”,不死心的说道:“陛下,但不知这东厂设立之后由何人署理?”

既然东厂成立已成必然,黄子澄心中只能祈祷提督东厂之人不是那个徐如意。

一个和皇长孙殿下,未来的大明天子私交甚密的太监,手里再握上东厂这把神兵利器,未来必有大祸!

对于黄子澄心思,朱元璋不愿意去猜测,也没有懒得去想,言官那边都没话了,你黄子澄又算是哪里冒出来的?

厌烦的看了他一眼,朱元璋不耐的摆手道:“朕自有打算,回头会有旨意颁下,爱卿稍后便知。”

一手拖字诀,如行云流水一般。

“这。。。”黄子澄还想再拦,但看看朱元璋的脸色,终究还是无奈的放弃了。

早朝还没有结束,但东厂正式确立的消息却已经传到了皇宫的各个角落之中,后宫的嫔妃们或许并不在意,但总有那在意的人。

“今天好险啊,差点儿让那几个杂碎把事儿给搅了。”李彩娱犹有余悸的叹道:“多亏了老张机智,总算是有惊无险。”

“惊是有了,是不是无险还不一定呢。”楚埋儿却不同意:“本不想让老六老八他们出面的,这一来也不知是好是坏。”

“应该没事儿吧。”李彩娱有些不确定的说道:“指心虽然表面上反对,但他是言官;而尝药他更是给了皇上台阶,更不应该有事啊。”

“希望是咱家多心了。”楚埋儿摇头道。

。。。。。。

说起历史上锦衣卫的第一任指挥使,后世但凡是有心人都能查到,叫毛骧。但说起东厂的第一任厂公,却没人能叫出他的名字来,因为历史上也并没有详细的介绍,只在《明史·成祖三》中短短的一句记载:“是年,始设东厂,命中官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