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广武那间寓所位置,你可知晓?”李延炤装作一本正经,面无表情地看向呆立在门边的廖如龙,如是问道。
“属下知晓。”廖如龙抱拳叩地,摇曳的盔缨在李延炤眼中却显得分外可恶。他强压住心中不快与怒火,对廖如龙道:“你且带苏小娘子前往。小娘子所需一应物事,即刻办妥。若是有所怠慢……”
李延炤怒目圆睁,吓唬廖如龙一般道:“军法从事!”
“属下遵命!”廖如龙不敢马虎,马上抱拳应命,随后自去一旁提过苏小娘子随身携带的行李细软等。出门便交给两名亲卫,再去前院之中,将之放置在骡马所拉车辆之上。
“小娘子且在广武稍待。一应衣食支用,自有人送至府中……”李延炤脸不红心不跳地吹了个他之后将要一直践行的事务和目标,而后便自起身,向苏小娘子告了声罪,自顾自便离开了县府。
廖如龙与数名军卒一直一脸诌媚地候在前院。之前屡次征战,早已令他们心中渐生倦意。然而显然李延炤也是懂得他们辛劳疾苦,就此给他们安排了这样一桩差事,却无异于一桩美差。人人自然是奋勇争先,简直比在战场上砍虏贼的脑袋瓜子还要积极不少。
告别了苏小娘子,李延炤便前往县府工坊之中,查看返归县城的诸工匠工作情况。虽然陆一那一支留守的工匠的遭遇令这些人皆是唏嘘不已。然而他们也是没有太多选择。唏嘘感叹归唏嘘感叹。返回县城的次日,工坊中的数口高炉便已经开始了运转。消失月余的金铁相击之声,亦是渐渐自工坊之中传出,声闻数里。
之前的令居之战中,除去游荡在外的骑卒,伤亡比最低的恐怕就要数披甲执刀的战锋队了。与在外游而不击的骑卒不同。战锋队可是人人皆据守城头,硬碰硬地在旬日之间,与虏贼战斗不下数十场的精锐。这支精锐在令居城头无疑充当了救火队的角色。每当城上何处虏贼攻至,辅兵力战不敌之时,这些充作生力军与预备队的铁甲步卒便纷纷执刀而上。往往在弹指之间血战一场,当面之敌便立即溃散。
这种强悍的战斗力,也为他们在虏贼之中赢得了一个可怖的声誉。因战锋营人人皆在作战之时脸戴面具。一往无前,且在战斗中奋力厮杀,毫不手软,那些羁縻归附赵军的乞活军部众,早已开始将这支特殊部队称作“鬼兵。”盖因其强悍的战斗意志,精湛的战斗技艺,总能挽狂澜于既倒。也令他们这些归附的士卒无所适从。
谁在战场上也不愿意面对如此强大的敌军,便连能征惯战,走南闯北罕逢敌手的匈奴本部骑兵,也皆是见识过这支战锋营的过人之处。令居之战后,李延炤手下这支战锋营,便被各级匈奴将佐列入最不愿面对的敌人之一。与白马氐的杨难敌几乎并列而行。
而李延炤对此却浑不自知。只是战锋营展现出来的无比强大的战斗力,令他不由得暗自心动。因此在战后,工坊恢复了正常的生产活动之后,李延炤便当先将制作战锋营款式的铁甲,作为工坊需要落实的第一要务。
知悉了陆一那队人的遭遇之后,对于工坊中的这些工匠来说,这些虽未亲历的惨痛遭遇也已成为他们之间的一块心病。在李匠头为首的诸多工匠费神工作之下,区区一个县府的工坊,竟然以每月产出五十余件全身铁甲的速度增加着产出。之前偶尔出现的消极怠工的现象,自此之后,便再也没有出现在令居工坊之中。人人皆是紧握着手中工具,一锤一锤地敲打着令他们感到颇为心安的钢铁长城。
经过近一季的准备,七月初,李延炤便将令居县城防务移交给前来接管的郡府射声都尉孙建雄所部,而后便率领着近千令居正兵,与临时征召的千余辅兵,踏上了西去敦煌的漫漫路途。
李柏麾下西域长史府治所,如今暂居敦煌城中。临时委任的他,治所本应在西域境内海西城。只是因为戊己校尉赵贞的临时反叛,方才暂时居于敦煌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