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罢,李延炤所率第二排长刀兵侧身,第三排周兴所领刀盾兵则与长刀兵侧身而过,举盾顶在前方。而就在两排战锋营刚刚完成互换之后,一波箭雨,便已经自头顶上黑压压地盖了下来。
尚未来得及聚拢的令居县兵们,眼睁睁地看着箭雨越过头两排由步卒们构成的盾墙,向着自己的头顶上盖了下来。猝不及防的令居县兵,根本无力做出有效应对,便已被这突如其来的箭雨射倒了一大片。中箭者的哀嚎开始弥漫在阵中,不少人看到身旁的袍泽被箭矢射倒在地,便蓦地生出一种恐惧与畏怯来。
魏旭所在的弩手阵中,也至少有三四十人中箭倒地,其中也包括站在首排的他。他的右肩肩胛上中了一箭,箭矢从筩袖铠肩甲与身甲中间的缝隙射入,穿透魏旭内层穿着的薄弱皮甲牢牢地钉在他肩窝上。仿佛是箭镞钉在骨头上,令他感到异于往常的锥心疼痛。
魏旭强咬着牙,尝试了几次要将这支箭矢从自己的肩窝出拔出,却稍稍一使劲便感到钻心的疼痛。然而令他更加揪心的,是自己所率的这支弩手队伍中,已出现了慌乱恐惧的征兆。在对面箭雨袭击之下,后排已经出现了一些士卒,或趴伏于地,或转身便欲往后退。
魏旭用左手拉过胸前挂着的竹哨,放在嘴边,用尽全身的力气吹出一个长长的哨音。后排那些士卒听到这声哨音,俱是一个激灵,然后望向站在前排,肩胛中箭却依然对他们怒目而视的百人长。
“司马尚在前排,你等如何有颜面逃遁!”
魏旭的斥责穿透了周围的嘈杂声,传到后方那些士卒耳中,不由得使他们微现愧色。随即便停下自己的行动。然而紧随其后,又一波赵军的箭雨接踵而至。
“御!”随着左右两侧的辅兵将领的呼喊和调度,两侧的辅兵们纷纷举起手中盾牌,而后层层将弩兵护住。结成一个方阵,里外三层,皆是手持盾牌的辅兵。
辅兵将佐们虽然发现了问题,也及时作出了应对。不过却已是为时略晚。弩兵阵中中箭倒地者此时已是将近百人。几乎便去了三分之一。赵军的箭雨依然在向这边覆盖,中箭倒地的士卒也无法搬运至后方。万般无奈之下,仍然站立的袍泽们只能尽力不踩到他们,剩下的,只有让他们自求多福了。
辅兵们举起盾,再射来的箭矢便纷纷被盾牌挡住。然而各个盾牌之间的缝隙,还时不时有箭矢射进去。被盾阵保护起来的弩兵们,仍然是惨叫连连。陆陆续续仍是有人倒在地上,哀嚎不已。
不一会儿,弩手们已经是察觉到了对面赵军弓弩手的射击规律,趁着他们射击的间隙,百多名士卒迅速架着负伤存活的袍泽们向着后方奔去。辅兵们所护持的圆圈之中,顷刻便只余百来名弩手。
两方反应过来之后所布置的防御都是堪称典范,因而在之后的缓缓接近之中,弓弩等远程攻击手段,再未对双方造成成规模的伤亡。不过若以战果来看,无疑是令居县兵这边的弩手吃了大亏。而赵军弓弩手,则通过远程射击,消耗掉了敌军几乎倍于己方的有生力量。
然而不论如何,这个时代的战争,终究还是要以肉搏见真章。李延炤望着已冲近几十步开外的赵军步卒,双手握紧了手中诸刃长刀,奋力向前挥出。他在心底默默地等待着,等待着这场在宿命中便早已注定的交战。
赵军步卒们端着盾牌,横着长枪,经过漫长仿佛半个世纪的推进,终于是抵达了令居县兵所布置的阵地外围。面对着数十条又高又长的拒马,这些赵军兵卒却是稍显迟疑。然而未及等他们做出有效应对,先前令居县兵布撒在拒马前方的数量巨大的蒺藜,已是令赵军阵中惨嚎连连,猝不及防。
眼看着前方举盾以及挺近的士卒们纷纷踩上蒺藜应声而倒,惨嚎不已,赵军将佐们却是有些慌神。他们纷纷吼叫着,组织着身旁的士卒,妄图令他们忘却脚底传来的疼痛。然而却只是徒劳。前方的兵卒们生怕再踩到那可怕的蒺藜,因而裹足不前。而后方的士卒们倒也乐得享受这一时半刻的清净,便随着前方士卒脚步的停顿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