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正是基于此种考量,未到开火指数,萧慕白似乎并不急于要在表面的平静状态下从快将枪口前的猎物干掉。
他只是瞄准着,做足射击前的所有准备工作。
远距离狙击是一门技巧,尤其野战中的行动目标,很难对付。就算把握好了一切参数,信心十足扣下扳机,但在子弹出膛命中预定弹着点前的短暂飞行时间中,极有可能会发生参数的改变。
比如风力转瞬增大,目标突然停下等等,从而导致狙击失败。
因敌军通讯兵在丛林里穿梭,那敌军的头在狙击镜里不停晃动,时高时低,故萧慕白没绝对把握,手指头的力度不由得再次放松了一点。
这家伙在穿插丛林的行动很有规律,在地势平坦处,其行进速率几乎是不变的,而在发现到有线路或遇上土坎、沟壑等地形变化情况时,他则会变得有几秒钟的迟缓。
萧慕白已跟瞄了好一阵,逐渐摸到了他的动作习惯性,倘能善加利用,不愁打他不中。
由于雨水的侵袭,萧慕白脸上的雨滴太多了,他伸袖偏头揩擦了一下。在重新就位瞄准前,他习惯性地用肉眼往前方扫视了一遍。
这一扫视让他发现到查线兵前面的坡度忽然陡立,他心里禁不住一喜。按其习惯性,行进速率必将在那变慢,只要进入他预先划定好的第二好理想狙击区域,成功率将大大上升。
再次瞄准后,他枪口缓缓移动,一直跟随着他的位置变动而抬动。在等着印证自己刚才的过程中,他屈伸了一下手指,尤其是食指,避免僵硬。
果然不出所料,快到陡坡前时,那查线兵的行进速度如他猜测放缓了下来。只要这般寻找到破绽,就不愁没了因应之策,到时一枪致命并非难事。
“嗯——”再次牢牢套住了他的头部后,萧慕白心里很平静。此刻客观条件满足,要干掉他并不难,他显得成竹在胸了。
瞄准过后,现在差的只是完成射击过程中的最后一环——适时扣下半自动狙击步枪的扳机。所谓适时,就是要达到必须射击的状况,一个最需的射击时机。
对狙击手而言,做出最后开火决定的因素有很多,不能只简单地为了狙击而狙击,有时要结合战场形势来进行判断取舍。
此时太阳越来越上浮,旭日的光辉照耀在河谷对面的山坡顶上树梢,但这是地中海丛林的温热状况并没有多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