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哎,小兄弟,别走啊!”那摊主在身后叫道,“我给你便宜价!别走啊!”

这时,电话那头的风信子终于有动静了:“兴隆昌盛印务有限公司。”

“兴隆昌盛印务有限公司?”年轻人纳闷儿地重复了一遍。

风信子解释:“这家公司看起来是一家民营的小企业,实际上,它是兴隆镖局东北总局和黑龙江分局的所在,注册人和董事长都是郑首善本人。”

“也就是说,”年轻人若有所思,“这个兴隆昌盛印务有限公司只是一个掩人耳目的幌子啰?”

“没错,”风信子道,“双皮奶的买卖。”

“兴隆昌盛啊……”年轻人低低地笑了一声,郑首善的执念真够深的,“一会儿你把详细地址发短信给我。”

风信子道:“好的,收到。”

“嗯,你继续说吧。”

“郑家原籍山东,原是当地有名的武术世家,人送外号‘铁枪郑’,后来日渐没落,清末民初,郑家为了避难,举家北上关东,最后在黑龙江扎了根,以街头卖艺为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兴隆镖局在哈尔滨开设分局时看上了郑家的功夫,便花大价钱聘他们家过来做了镖头,从此黑龙江分局镖头之位便由郑家子孙世袭,传到郑首善手里已是第三代了。”

“那这第三代传人会使他们铁枪郑家的功夫么?”年轻人问。

“可能会吧……”风信子说得很含糊。

“什么叫‘可能会’?”年轻人往夜市深处走,语气不愉地反问,“连个准词儿都没有吗?”

“问题是郑首善从没跟人动过手,”风信子解释道,“他慷慨大方,不仅对里世中人出手大方,对表世的黑白两道也非常慷慨,所以江湖传闻中只有他笼络人的手段,而没提到功夫。不过,他父亲郑从义倒是个用枪的高手。”

“我问的又不是他父亲,知道这个有什么用?”

“虎父无犬子也是有可能的嘛,”风信子那边又安静了一段时间,最后金属音响起时带着点无奈,“没有了,我没找到他出手的情报。”

年轻人叹了口气:“知道了,那就先这样,你睡觉去吧,一会儿记得把那个什么兴隆昌盛公司的具体地址发给我,有事我会再联系你的。”

“但愿别是半夜了。”

年轻人没接风信子的话茬,回了句:“那就这样,再见。”说罢挂断电话,继续在夜市闲逛。

过了一会儿,兜里的手机忽然振动了一下,年轻人拿出来一看,只见屏幕显示收到一条短信,再看发件人是个陌生的号码,便知是风信子发来的。

刚才给风信子打电话时那边的通信地址显示是洛阳,现在这发件人的号码所在地却变成了乌鲁木齐,好一个狡兔三窟,这风信子看起来像个初出茅庐的菜鸟,想不到安全防范工作倒是做得到位,年轻人暗暗点头,打开短信一看,果然是兴隆昌盛印刷厂的地址。

哈尔滨市香坊区……年轻人把地址默念一遍,收起手机,又在夜市里逛了一会儿,最后在一家卖帽子的摊位跟前买了一顶前脸绣着暗黄色五角形图案的棒球帽。

付过钱后,他直接戴上帽子,继续在夜市里逛,他远远看到了很多隔板搭起来的烧烤店,里面灯火通明,服务员在外面连吆喝带拉客,一见有人经过就凑上去哥呀姐呀地套近乎,试图把对方拉进店里。

年轻人见状眉头微皱,掉头往回走。

一会儿给老人家发个短信,就说明天不用来送了。

年轻人抬手拉低帽檐,快步朝夜市的入口走去。

为了他的安全,必须把这事儿做个了结。

一个半小时前,大连市甘井子区劳祥街

一辆警车正沿着街道缓缓而行,车上两位片警百无聊赖,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老麦,你少抽点儿,”开车的片警有些烦躁地对坐在副驾驶座的同伴说,“这烟味儿熏得我头晕!”

“你要习惯,老霍,习惯就好了。”老麦闻言张开嘴来,对着老霍的脸吐出一口烟雾。